农民工这个阶层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特有的现象,指持有农业户口进入城市的工人,他们不再依赖土地、而是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由于中国大陆现行的户籍制度的影响,这一群体长期缺乏工会组织等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是城市受雇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公开代言这个群体并追讨“欠薪”;作为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目前普遍认为已接近两亿之众,每年除了春运,几乎舆论视野中就少有关注。以至于中国名学者葛剑雄所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之语,常被用来直接讨论这个庞大的群体。
全球现代化的历史路径观察,从英国、法国到美国,农民转向产业工人的过程都曾出现,但决无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条件下的这种现象。笔者曾在巴黎向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博士讨教过城市化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超过了欧洲和日本,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能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净增4亿人。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而且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那番对话事实上让我记忆犹新:中共十七大提出“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从根本上离不开这两亿农民工。早在两年前,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已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因此笔者以为,中国之现代化既要看中产阶层的构建形态如何,更要看这人数更为庞大的农民工阶层的历史定位和社会角色分配、他们将如何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以及拥有政治权利。
黑领,或许是带有一些灰暗的感情色彩、并不准确的词汇,但笔者造出这个词来定义,本是希望能引起一种具有社会学思维的历史观。当更多的记者关注它、更多的学者研究它、更多的官员关心它,更多的作家反映它,更多的老板正视它,黑领的命运将会如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