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也够有意思的,奥斯卡奖给了《贫民窟中的百万富翁》,视野聚焦到印度的贫民窟,世界摄影比赛(荷赛)的年度大奖给了美国摄影师安东尼?苏奥的黑白照片《美国经济陷入危机》,表现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举着枪查看退房的居民是否全部搬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阴霾情绪、糟糕心态逐步弥漫着欧美以至整个世界。即使远离欧美的中国,订单锐减后的开工不足,就业招工时的几十、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正困扰着我们。
经济危机,简言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中过剩性产能、产品被破坏性淘汰的过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出的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惹成金融危机的祸害,逐步向各国蔓延,向实体经济蔓延。已经大踏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在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品的销售上成功运用了世界市场,既给各国输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又给自己拓展巨大的振兴空间。然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60%,中国与世界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一把“双刃剑”。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到中国。金融危机既然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有破坏就有对人们利益的损害,由此对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危机时期,对企业来说,“剩者为王”、“现金为王”;对消费者来说,不碰奢侈品、高档品,捂紧“钱袋子”是应对的常态。然而,大家都捂紧“钱袋子”,就会影响社会财富的流动,影响生产。
消极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从“海啸震中”到世界各地,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从老板到工友。
我近来参加市里的一个“危机影响下上海企业”的调研,发现:即使有危机,社会总是会自我“净化”、自我调节。我们调研的游戏软件公司,业务不减反而逆势上扬,据说这是规律;今年的“情人节”生意出奇的火爆,等等,看来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到娱乐和情感中去寻找精神慰藉。
我以为,好心情也会相互感染、影响。现时,社会十分需要形成多点“阳光心态”的氛围。
温家宝总理总是走到解决社会难题的前沿。新年以来,温总理的几次活动,冠以个主题词——“提振信心”。总理的欧洲几国访问,被称为“信心之旅”;与网友对话,说到信心言真意切。金融危机中提振信心,就是鼓舞人们要有“阳光心态“,这确实是共度时艰的一个关键问题。
多点“阳光心态”,首先对我国经济成长的基本面,要有估计和信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国的经济“体量”大了,目前GDP和进出口贸易已经跻入世界前三,30年GDP近两位数强劲增长,堪称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我们对自己选择的理论、道路、模式,对自己“走过来的路”,要有信心和自我肯定,这是任何时候遇到冲击、事件不慌乱,树立自信心的总体依据和心理支撑。去年下半年后经济增长有所减速,但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1个经济学家的咨询,90%的学者认为,我国2009年GDP的增长速度在7%-9%的区位内,即经济达到8%的增长是可能的。与国际经济增长预期在2%左右、甚至更低相比,我们对自己的发展应该信心百倍。因为我们资本市场未开放、购买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多,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主要是Cye.com.cn危机发生以后,欧美和其他国家“外需”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决策层审时度势,及时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的举措,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当然,各行各业的考验有大有小。一般来说,“两头在外”的、技术含量低的、非日常消费需求的企业,影响大些,其他的则影响小些。调查中发现,重视深加工、提升科技含量的企业,往往是胜者。有家从事手机研发公司的负责人对我说,“经济也有春夏秋冬,企业要善于在不同季节找到自己发展的方位。”所谓“危中有机”,经济危机是淘汰过剩产能的时候,自主创新增加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正当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