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模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转变增长模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转变是必需的,是必然的,晚痛不如早痛,晚转不如早转。”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
余永定解释说:“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意味着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必须更换机器设备,必须压缩过剩产能,这有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
感到痛苦的将不只是企业。专家认为,在转型过程中,政府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政府的税源结构中,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占税收总收入的30%以上。改变依赖制造业和出口的增长模式,将会直接减少政府税收。而从另一方面看,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投入。因此,转型将使政府在财政上面临“此消彼长”的压力。
更大的挑战也许来自观念上的障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转变增长模式需要克服观念上的偏见,但是,要实现这一转变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现有的增长模式。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文章博士认为,首先是地方政府要改变“GDP至上”的观念,抑制投资冲动,做服务型而非生产型政府,做市场的监督者而非市场的参与者。同时,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民众改变偏好储蓄的保守型消费观念,让民众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转变增长模式须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要让增长模式实现“由重到轻,由外而内”的转变,关键在于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产业上去了,“由重到轻”的问题就解决了,“由外而内”的问题也自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