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诸多迹象显示,今年天量信贷并未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还遭到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挤压。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近5万亿新增贷款有3/4进入了国有企业和政府项目,中小企业贷款数量极少。
然而,最新的消息却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异常惊人,融资似乎并不存在什么瓶颈。9月15日,银监会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在一次新闻通报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首次跑赢大市。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2.52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7%;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2081亿元,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56.6%;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1.42%,高于企业贷款增速1.3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真的过半了吗?为何与人们的普遍印象差别这么大?安邦分析师为此专门对国有、股份制等多家银行的内部人士进行了调研,他们几乎一致的惊讶:“尽管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增加,但如此高的贷款比例不太可能,50%多的数字具体如何计算出来的不太清楚,但我们银行达不到,有15%-20%就不错了”。银行人士的看法与市场普遍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那么,中小企业贷款出现这种漂亮统计数据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关键就在于中小企业规模的标准差异。
根据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来确定的,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不同行业会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标准比国外要宽泛得多。例如,国外职工人数不超过300-500人才定为中小企业的,在我国却是2000-3000人以下的都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近日就表示,我国小企业的定义倒是比较接近国际上中小企业的规定。但在我国称为中型企业的,在国外都被划为大企业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