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政策壁垒尚未打通、一边是“垄断性”巨头的争先觊觎,在电子支付牌照尚未发放的今天,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点。
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从2005年左右发端至2010年,似乎遭遇到史上最强“寒流”。
被称为“超级网银”的央行网银互联应用系统或将于今年8月上线运行,届时该网银系统将接入包括国内10多家银行在内的网银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占据电子支付市场80%以上份额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未列入此次接入名单之内。
今年初,中移动与中联通两大运营商先后布局移动支付,先是中移动收购浦发银行20%的股份,而后是4月初,中联通与交通银行宣布合作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同时,银联宣布已加紧在上海、深圳等六省市对新一代手机支付进行大规模试点。一边是,政策壁垒尚未打通、一边是“垄断性”巨头的争先觊觎,在电子支付牌照尚未发放的今天,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被业内广泛视为:到了重新洗牌,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点。
2010年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将在5年内为其旗下子公司支付宝投资50亿元。
虽然,此前马云曾放言“随时将支付宝贡献给国家”,但是,支付宝大举投资,被外界更多的视为是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在“国进”的大背景下,也加紧“民进”。
然而,在《英才》杂志采访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等核心第三方支付厂商之后发现,面对所谓“危险”的竞争局势,却有不同的解读。
谁将出局
“但是,对于那些只做接入银行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将遭遇重大挫折。”
“我认为公众把超级网银在支付上的职能夸大了,却把核心功能给忽略了。”按照快钱CEO关国光对《英才》记者的说法,“超级网银”其实并不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构成明显威胁。
面对《英才》记者提出的疑虑,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也指出,“超级网银”更多是解决了银行网关间链接层的问题,对第三方支付厂商而言,是省去了过去一家一家链接银行、类似“搬运工”的活。
支付宝CEO彭蕾也表示,“我们不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系统的推出是对市场的损害,相反,我们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的升级会对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又一次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