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交易的火爆行情很快传导到了下游,对于很多终端销售商来讲,当原料涨价的速度超过了翡翠成品首饰的涨幅时,大家都在面临着“面粉比面包还要贵”的困境。
翡翠商人:以前这个原料一公斤我们大概一公斤出一支的样子,一支的样子,那中间来出就发现,那这个料子已经涨两倍多,以前比方说只要一公斤算起来大概只要3000多,现在将近10000。
在强烈的涨价预期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翡翠的原石交易环节之中。但行业内的老手对原石交易的这一轮行情普遍持谨慎态度,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市场并不是真的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火爆。
梁晃林:现在我们开交易会公布中标的多少份,成交了多少,其实大多数是虚的,大概比如说卖出去10份,真正卖出去只有一份左右。
能够反映翡翠市场是虚火而非真火的另外一个证据是,在翡翠成品销售环节,虽然很多翡翠产品由于原石成本较高而能标出高价,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有价无市。
记者:你觉得现在这个价格对你的生意影响吗?
翡翠采购商:肯定有影响。
记者:价格太高了?
翡翠采购商:价格太高了。
记者:那您那边好销吗?
翡翠采购商:不好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支持翡翠市场“看起来很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新手的入场,而吸引他们的,除了翡翠未来涨价的预期之外,还有赌石带来的刺激。对于翡翠原石来讲,一般仅从外表来看,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因此业内有神仙难断寸玉的说法。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可以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因此买卖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石”。
梁晃林:每一件玉石都要经过赌啊,往往买回来的,人家缅甸人都挑选在那一件玉石最好的地方切开给你看,我们华商去到缅甸是根据它玉石概括的质量和整件玉石的体积来评估它的价值。但是买回来往往切下去就没有原来切得那么好。
珠宝界有一句行话:赌石如赌命。赌赢了,十倍百倍地赚,一夜之间暴富;赌垮了,一切都输尽赔光,这是参与过赌石的人都能体会的一种心情。罗正楚是一位在北京经商的湖南人,很早就对翡翠赌石很感兴趣,1998年,他决定卖掉开了六年的餐馆,拿着一百五十多万积蓄去缅甸赌石。由于赌石风险巨大,一年之后,罗正楚手上的一百五十万只剩下了二十几万。但是他仍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拿着最后的二十几万又去买了一块石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