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将通胀列为经济要务,因此他们很容易就会低估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价格担忧。但中国上周的通胀数据引发的新兴市场股票暴跌,提醒我们有必要关注价格,有些国家还亟需采取政策行动。
中国政府公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下两年来的新高,超过了政府3%的舒适水平。
其它金砖(Bric)国家的通胀率甚至更高——印度为8.6%,俄罗斯7.5%,巴西5.2%。其它新兴国家中,乌克兰为10%,委内瑞拉为25%。
就像在通常情况下一样,受通胀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食品的穷人。中国的食品通胀率为10.1%,印度为15.7%,土耳其为16.1%。如果政客们忽视这些数字,他们就要自担风险。
通胀——尤其是食品通胀——的一个主要致因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尽管投机性投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主要推动因素还是全球资源的短缺,而这只能通过扩大生产加以解决。
不幸的是,日益加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会抑制农业领域潜在投资者的热情,因为这种压力会使得及早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梦想化为泡影。
但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还可以采取其他行动来抗击通胀。
首先,他们可以严格遵循大多数国家正在奉行的审慎财政政策。那些曾放任预算纪律日渐松弛的国家应该继续削减支出:比如马来西亚,该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
其次,信贷增长需要控制,但不能控制得太紧,以防阻碍增长。这正是中国的困境。在2008-09年危机期间,中国通过大规模增加放贷提振了经济,但现在却难以收住缰绳。
对于中国央行在近期加息后可能再次加息的担忧,是上周五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为提振低迷的发达经济体而生成的廉价资金,尤其是华盛顿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的最新一轮定量宽松措施,更是加剧了这一货币挑战。有关新兴市场泡沫的警告正在成倍增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上周就曾发出警告。
巴西、泰国和台湾等经济体正试图通过资本管制,抑制可能引发通胀的资本流入。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其它国家,在开放外部账户上一直速度比较缓慢,所以可以依赖由来已久的壁垒。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开始不情愿地承认,资本管制是政策武器库中不可或缺的武器。但正如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这会导致有吸引力的开放经济体成为“所有这些(定量宽松)资金的聚集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