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方版调控细则冲击下,一时间楼市风声鹤唳。但在民间资本的“大本营”温州,楼市并未出现抛售潮。商业嗅觉灵敏的温州人,不再单恋楼市一枝花,投资渠道渐多。
看房团不见踪影
再次见到于松芬时,他已经是青海几家大型金属矿的老板。这位曾经在温州看房圈里颇有名气的资深人士表示,“政策变化太快,我的身份也要跟着变化。”于松芬在2008年之后逐渐退出了炒房团队伍。
楼市,从来都是温州人扎堆的大本营,每一次市场的高潮与低谷,外界都会把温州资本看作民间资本的“风向标”。于松芬身份的转变,就像风向标上一根飘动的丝线。
身携巨款,穿梭在全国各城市频频下单,买房如买菜,房子就是一堆混凝土——这是媒体形容温州炒房团的标志性词汇。
提到温州炒房团,不得不提《温州晚报》。2003年《温州晚报》首开异地组团看房先河,到上海、北京、杭州、海南等地购房,活动一直持续到2009年5月。“现在大家不是在观望,而是悄无声息,这比观望更可怕。”《温州晚报》房地产工作室一位主管说,目前的楼市让他很郁闷,今年楼市投资的难度更大。
温州当地的茶楼甚多,之前楼市投资者喜欢聚此喝茶,他们自称为“发财大会”。在楼市活跃期,茶馆生意火爆,有实力的温州人都在异地持有物业,如果没有投资房产,似乎是一件“OUT”的事情。然而去年以来,当地部分茶馆生意转向冷清,活跃的楼市炒家已经多日不再光顾。
二三线城市“机遇论”
北京、上海等地出台地方版调控细则,其中北京对外地户籍纳税不满5年禁止购房。有温州投资客淡定地说,限外、限购只是部分城市,国内城市这么多,不可能全部限购。
从目前市场及政策变化来看,股市相比楼市,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不靠谱。中国证券报记者接触温州多位投资客,他们认为楼市依然是最好的投资渠道,住宅的调控可能给商业地产带来机会。
“我愿意中长期持有房产,而不会急着降价套现,更不会转战股市。”资深投资客黄生说,现在虽不是上海楼市最好的投资时机,却是最好的经营时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已经饱和,今后的回报会逐步走向正常化。“房子一时卖不出去,那就装修一下,多隔出几个房间出租。收收房租比银行利息多多了。”
持此观点的温州人不在少数,在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初,二三线城市“机遇论”便在温州投资圈内盛行。新“国八条”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房价上涨不快的二三线城市可能会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下一个对象。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人在去年陆续进入成都、厦门、武汉、西安等二三线城市和商业地产。这些调控的真空地带成为温州投资客眼中的商机。“二三线城市小心了,温州炒房团像蝗虫一样来袭。”在部分城市的中,有网友如此提醒。2010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就有一个明确结论:二三线城市是房价泡沫指数最高的“危险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