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分析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活跃,可以作为观察目前我国资金松紧的一个晴雨表。从供给来看,小额贷款公司活跃,因为许多民营企业和个人资金宽余,同时,它可以实行法定基准利率4倍的利率,有些公司还会有些别的收费办法,比如咨询费、手续费,等等,这样,高收益促进了此类银行外的资金供给;从需求来看,小企业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为维持企业运转,只能从小额贷款公司借钱,虽然成本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个现实。
结果是,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利润率在下降,有一部分还出现了亏损。有些亏损企业之所以还要撑下去,因为停业的成本太高,不做业务损失更大。两种损失,只能挑一种损失小的。如果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个风险就很大了。
这个风险,甚至关乎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整体转型能否实现。
许善达告诉记者,中小企业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点。因为,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体,90%以上就业在中小企业。大企业都是资本密集型,工资支出比例低,小企业的成本中,工资的比例则占据了重要部分。如果由于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率下降,或者即使就业率不降而职工收入上涨速度减慢,也会削弱消费需求,大企业的市场需求也一定会萎缩,最后经济增长引擎又不得不转向出口、转向投资。这样,就会拖累经济整体向上发展的趋势,“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转型步伐也会减慢。
路径选择:减税是现实的政策选择之一
对这些基本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许善达认为,货币政策再继续收缩就不是太好的选择。总量工具之外,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一些结构工具。其中,重要的结构工具之一就是财税政策。
在财税政策上,许善达认为减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许善达说,政府的钱永远不够花,我们的保障体系,比如保障房、医疗改革、教育支出,都需要大量的支出来保障。但是,完全依靠增加财政支出调节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财政支出和减税,多支和少收,它们在效果上,可以达到平衡。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如果中小企业困难加剧,不仅有些税收不上来,还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在考虑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的平衡时,维持就业、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是首先需要优先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从定量分析上,许善达认为,我国已经有了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半年我国财政增收三成,今年全年有望冲上10万亿大关。10万亿中,如果只拿出5%,就有5000亿元。在两万多亿元增量中,拿出四五千亿元,不会影响财政支出预算的执行,而且超预算的支出量也有相当规模。
许善达说,虽然减税额度绝对值不大,但受益面却很广。在我国的税收总收入中,90%的企业只交了不到10%的企业税收,九成的企业税收来自大企业。因此,减一两千亿税,总量不大,但小企业受益户数会多得超出一般人想象,收效远超一些人预期。
许善达举例说,现在,即使把个体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月销售额2万元,在财政上也是可以接受的。10年前,国务院批准国税总局搞过一次减税,当时把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从月销售收入2000元提高到5000元。结果只减少了50亿税收,但却有500多万户退出缴税范围,2000多万人受益,受益面非常大。户均1000多元钱的税收不算多,对于毛利只有20%左右,年纯利不过一两万元的个体户来讲,已经是不小的额外收入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