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财经新闻→新闻
    


2012国际金融大变局中国企业将何去何从


cye.com.cn 时间:2012-1-3 13:10:01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胡笛 李思贤 我来说两句

大量热钱涌入我国,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理性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走势。据《上海证券报》2011年5月26日的报道,欧债危机扩散,使得在欧洲投资的华人、华侨经营惨淡甚至亏损,不少人已开始撤离欧洲,回国投资。这些所谓“土热钱”即海外华人与华侨掌握的短期流动资本将会通过内地社会网络、地下钱庄等形式,将资本注入内地市场短期套利,中国企业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加剧。
 对策:国际游资是把“双刃剑”,我国企业应该在国家的阳光监管下理智地加以利用。“热钱”的涌入可以很自然地营造人民币宽松的环境,还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大规模直接融资的环境,不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企业债券,热钱都能使民间投资更好地跟上政府的投资脚步。
 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积极地利用境外流动资本,满足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需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为企业的升级转型服务。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适度”的资产泡沫,企业可以合理吸收资本,使得需要强化的经济领域和开发项目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添加运营动力。另一方面,对于送上门的资金,企业家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利用,理智管理,保持对资金动向的关注。稍有不慎,热钱的投机性特征就加以显现,迅速抽离有可能导致企业运营剧烈波动甚至关门大吉。

避险
国际形势诡谲,企业以身犯险?中国企业应该坚守“稳中求进”的投资方针,在构筑金融保障机制上下功夫。
 背景:欧洲政策前景未知,金融系统风险增加。欧洲央行于2011年夏天就曾向银行提供一年期的再融资。因为欧洲央行提供的贷款成本很低,如果银行购买收益率较高的边缘国家国债将有可能实现套利,这样一来有助于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但是这一政策并未带来预期效果,欧债危机还在持续恶化。近期,欧洲央行再次采取长期再融资策略,依然希望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引导欧洲的商业银行使用部分资金去救助危机国家的主权债务。欧洲央行扮演了银行系统的最终贷款人角色,而没有直接向主权国家提供流动性,这进一步加大了欧洲商业银行的欧洲主权债风险敞口。一方面欧洲央行引导欧洲商业银行加大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商业银行的动态无法明朗,欧洲央行的再融资政策效果不得而知,从而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增大了救助的难度。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全部为负面。

 影响:欧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直接冲击了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金融风险随时可能伴生劣级资产,吞噬我国企业海外金融投资的利润。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统计数据,过去20年里中国有67%的海外投资以失败告终。
 富通银行是一家以经营银行以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欧洲排名20位,鼎盛时期拥有总资产900多亿欧元和486亿欧元的市值。自2007年4月起因为次级债务问题连续损失到崩溃边缘。这个时候,中国平安正在寻求机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2007年10月,中国平安毅然投资比利时的富通银行并且不断增持,在富通的股东中一股独大。随后,富通集团在强行并购荷兰银行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打击下轰然倒塌。2008年9月,平安拱手欢迎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注资富通,使得富通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业务被完全剥离。谁能料到多笔交易之后富通集团从“银保双头鹰”解体为一家资产匮乏的保险公司,此时的中国平安只被分到残羹冷炙,巨额投资所剩无几。
 巨额的亏损、狼狈的抽资无不反映出中国平安对海外金融市场认知不足、对金融风险的忽视以及对海外流动性的高估;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路上存在的问题:金融配套能力薄弱,盲目扩张却又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投资失败率较高。

 对策: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知和了解,提升金融配套能力。中国平安惨痛的“滑铁卢”败仗给当代企业敲响了海外投融资的警钟。
 首先,在选择投资对象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坚守“稳中求进”的投资方针。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企业一定要做好事前功课,对项目的成本和未来收益的分析与考察,合理评估潜在风险,立足自身优势,万万不可一味求大,盲目扩张。其次,我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只有加强对东道国金融市场和环境的了解;提前认知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警惕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或者在低迷时期抵制投资自由原则,防范所在国经济增长放慢伴生的合同违约率上升或者主权风险加大;熟悉当地的金融法律和投融资政策,方能在风云莫测的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展身手。最后,企业的金融配套能力还体现在对于潜在风险的防控和损失的弥补上。中国企业在海外金融市场进行投资之时,有必要将自己纳入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机制,以防范海外投资被当地政府征用和没收的风险。
(作者单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金融学系、大唐能源化工营销有限公司)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