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跨国企业还好谈判,跨国垄断企业最棘手。”王骏说。
一般跨国企业,还有CYE行业参照系可以比对。比如复印机行业,有多家企业在做,就有行业平均利润可以参考。但一些垄断跨国巨头,行业上下游都是它的企业,整个行业被其垄断,难以找到行业平均利润比对。
“资本弱化是跨国企业避税的另一利器。”王骏说。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在融资时降低从其关联方接受的权益性投资的比重,提高债权性投资的比重,导致权益性资本相对弱化的现象。
“说白了,就是企业融资时,本该入股的改成借债,因为债权不用缴税,股权要缴税。”王骏说。
日本一家跨国公司在陕投资子公司的案例被称为中国“资本弱化第一案”。税务部门调查发现,该子公司2007年~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26%、87.32%、93.86%,大大高于一般负债经营企业常规负债标准。
更重要的是,其负债中存在大量来自关联方的借款费用,且每年有高额的担保费用、质押费用及利息(在税前扣除)被转移至境外母公司,3年间的利息支出高达2200多万元。
随着税务部门调查的深入,该公司疑点重重。该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的投资回收期为3.84年,但其自2003年投产以来,账面显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这样,关联方母公司仍然不断向亏损的子公司增加投资,2007年增资100万美元,2010年6月增资1377万美元,总投资达5470万美元。
这么一个亏损严重的公司,银行还愿意提供高额贷款。该子公司与境外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总金额达5500万美元,并由关联方母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税务部门调查结果是,该公司以贷款之名行避税之实,最终补缴税款1100多万元。
不容乐观的监督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反避税起步比较晚。
刘浩认为,税务总局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是我国在反避税领域的一个重要法规。但比起很多跨国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动辄十几层的避税设计,现在我国税务机关稽查的能力只有六七层。
他认为,人才的缺乏也限制我国反避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有业内人士透露,税务系统反避税处的一位处长是《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的起草者和重要推动者,是中国反避税领域顶尖的专家之一,国内税务系统工作人员都听过他的讲座。
但现在,他跳槽到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担任转让定价、税务风险方面的合伙人,为跨国企业做避税方面的咨询。
“税务系统培养了很多税务人才,但一转眼就跳槽进了四大(国际上著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该人士称,跳槽后,往往年薪从几万元涨到上百万元。
让学生监督老师,肯定是有难度的。该业内人士说,我国税务系统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这些高端税务人才,这样才能加强我国反避税领域的工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