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温州金融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成立不到一周,便被网民举报“第一笔贷款造假”“借钱人实为借贷中介公司员工”,迅速引发网民热议。去年以来因个别老板跑路、跳楼,一连串的债务风波让温州民间信用体系濒临崩溃。引入第三方公证和登记等制度,本想引导民资健康流动、重建信用,却被曝光是“自编自导”的一场“戏”。“第一单”是真是假?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温州金融改革努力使民间资本“阳光化”。
“第一单”被曝造假
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组成部分,4月26日挂牌成立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被视为温州民资向阳光化探路的一次迈步。额度为5万元的贷款成为服务中心开业当天的“第一单”,来自服务中心的借贷信息登记回执单显示,以一辆汽车作为抵押,一名叫胡苏亮的人为自己的数码店获得了为期一个月的贷款,引来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
然而就在开业庆典之后的第三天,4月28日,网民“胡晓涛”通过微博爆料:“历史性的第一单,借贷双方都是托。男主角是中介公司速贷邦的员工”,“这就是中介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5月1日,“温州草根新闻”微博转发了“胡晓涛”的爆料,迅速引发了网民关注。
2日凌晨,一张名为“温州速贷邦员工通讯录”的截图被上传至微博,引发轩然大波。这张通讯录列出了24个姓名以及对应的手机号、QQ号,“开业第一单”的借款人“胡苏亮”名列其中,职务为“直销”。
一些网民表示,如果爆料情况属实,造假行为与引导民资阳光化、规范化的金融改革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网民“倪立赶律师”说:“如果连第一单都搞假,充斥着虚伪与欺诈,这个中心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呢?”
温州官方调查称符合流程
据了解,政府引导、企业发起并经营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目前已有速贷邦等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入驻,同时入驻的还有第三方公证机构、律所等等,在这里完成的借贷行为将在服务中心进行登记,并由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监管。
2日下午,记者在温州速贷邦公司看到了这笔民间借贷的合同证书原件,包括速贷邦与借贷双方各签订的居间合同,以及借款合同、抵押贷款的公证书、车管所的车辆抵押证明,落款日期均为4月25日,也就是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业的前一天。银行汇款的回单日期为4月26日上午。
速贷邦公司总经理叶振说:“胡苏亮确实已经通过了本公司的招聘面试,但还没有和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无论他是不是速贷邦的员工,借款手续都是齐备、合规的。”他表示,“赶在开业做了第一单,确实想借机宣传一下,提高公司知名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