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万亿投资正愈演愈烈。
9月24日,四川省又公布了高达3.67万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规划,至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后发现,近三个月内,全国11个省市地方政府出台的投资规划总额就已高达20万亿元。
地方政府“稳增长”心情迫切。但事实上,如今地方财政正普遍吃紧,指望中央如2008年般再次启动“4万亿”财政支持也不现实。那么动辄数万亿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多个地方政府都将找钱的眼光投向了民间资本。
但记者了解到,就民间资本的普遍意愿来看,政府虽然百般示好,对民营资本采取“非禁即入”,但在经济下滑阶段,大多数民间资本不愿冒太大的投资风险,更愿在本行业稳扎稳打。
如果民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一场由各地政府发起的新的投资盛宴是否最后沦为“画饼充饥”?
投资“竞赛”
9月24日,四川省公布了《重大投资名录》,本报记者获得的《四川重大投资名录》中显示:四川计划在2012年至2013年,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共2242个,项目总投资3.67万亿元,涵盖了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所有项目都邀请民间资本参与。
另外,在四川省规划的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头戏——项目总数为639个,总投资额为1.49万亿元。其中投资286亿元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36亿元的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66亿元的天府仁寿大道、229亿元的西成铁路(四川段)……都是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组成部分。
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外,四川省还公布了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和能源在内的重大产业、民生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领域的项目。
“仅仅一个省的经济刺激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008年4万亿的水平!”对于四川省公布的投资计划,职业投资人方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事实上,万亿大投资,四川绝不是个案。
8月份,同属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将在10年内通过投资数百个项目打造旅游强省,投资总额约3万亿元。
本报记者根据公开消息统计后发现,今年7月份以来,四川、贵州、重庆、湖北、福建等11个省市公布了投资计划,从这11个市份已明确公布的数据来看,投资总额就已高达20万亿元。
“这说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惯有思维依然是靠大项目的投资拉动。”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压力不减,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增长”?对此,地方政府都使出同样的“杀手锏”——万亿投资计划。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5万亿的投资项目。从中央的决策来看,对很多大项目均放宽了投资,地方政府也恰好希望利用这一时机,争取多上项目。
对于四川的3.67万亿元大投资,四川省也给出了同样的缘由。
而相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减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之所以高企,主要仍就在于高投资拉动。国家发改委在9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5.3%和23.8%,增速均高于全国。
财政吃紧
稳增长“药方”已经开出,那么各地地方政府又能给出多少实际的财政支持呢?
“现在各个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从融资能力上看,地方债务高企已经限制了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陈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贵州省出台的3万亿元投资规划来分析,地方政府雄心勃勃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或许并不现实。
陈果告诉记者一组数据:2011年贵州省财政总收入预计为2367.17亿元,未来5年平均增速大约为45%,财政支出增速的过去5年均值为25%。假设贵州的3万亿元投资项目在前两年规模最大,且前两年分别为7500亿元(否则对经济拉动的作用有限),后三年分别再投资5000亿元。
陈果表示,在不考虑贵州地方初始债务、仅以2012年为初始投资期的情况下,且给予贵州50%的财政支出节流,此次3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前两年,将给贵州新增1万亿元的债务,这就需要通过融资弥补财政赤字。而贵州省2011年的GDP总共为5700亿元,债务占全年GDP的比重接近1.8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