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计算方法对于四川的3.67万亿投资,依然适用。鉴于大规模投资可能带来的财政压力,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担忧。
“就像菜馆事先印好的菜单一样,四川省只是公布了这样的一个投资计划,但如果要所有的菜真正都在2013年上完,恐怕并不现实。”郭正模认为,现在万亿投资实际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下游的消费需求支持,这也将会导致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郭正模称,由于地方财政压力巨大,本次四川公布的3.67万亿元投资,如果能够按期完成1/2、甚至1/3的规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9月13日,在银川举行的中阿经贸论坛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微博)表示,在目前经济压力下行之下,多个地方短期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将需要地方性融资发挥作用,地方的隐性负债必然会出现上涨。虽然地方政府目前还不太可能成为“小希腊”,但是地方债务偏高问题依然不可掉以轻心。目前,中国已经积累了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存量,而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8%,所以债务存量也要控制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地方债务问题的风险才不会扩大。
“中央的态度是,对于年度8000亿元的财政赤字不做调整。”贾康认为,近期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多个地方的投资项目,但中央已经不会再向地方提供财力支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找到融资手段来加快投资项目建设。
锁定民资
2008年11月发布的“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主导,中央承担1.18万亿元,另外的3万亿元主要依靠银行融资。
如今,地方版“4万亿”又一次接踵而来。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在目前地方财政极度吃紧的情况下,动辄万亿的大规模投资,钱从哪里来?于是地方政府都将眼光投向了民间资本。
“我们坚持 非禁即入 的原则,公布的投资项目都欢迎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政府也将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服务和指导。”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称,希望民间投资参与到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社会福利事业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
同样9月26日,陕西省召开了“民企进陕发展推进大会”,以万通控股董事长、北京陕西企业商会会长冯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为代表的600多家民营企业,共与陕西省各市区签约646个项目,投资总额高达5604亿元。
对于地方政府的主动示好,陕西籍企业负责人张晓华(化名)有着深切感触。他表示,企业最看重的依然是回报收益。目前经济环境不好,大多数民间资本都希望能在本行业稳扎稳打,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推介的很多项目,即使有资金实力也不会贸然进入。另一方面,虽然今年国家已经公布了多个行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新36条”细则,但是“细则不细”也成为普遍困扰,民营资本要想进入金融、能源、电信、铁路等垄断领域仍无比困难。
“相对于国企央企,由于此前没有相关经营经验和资源,政商关系也很难维护。”张晓华表示,现在民企最希望的是完善民资进入的法律法规政策,让民企享受同样的国民待遇,得到公平的竞争环境,避免像山西私有煤矿最终都被“收编国有”的结果。
“民间资本的确有进行投资的意愿和实力。”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微博)表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有7000万家,注册资本达到了28万亿元。据统计,中国民间可用于投资的财富有60万亿元,可以进行规模为600万元以上的投资资金超过27万亿元。
但保育钧认为,如果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场地方政府筹划的万亿投资盛宴,最终将很难得到有效实施。所以地方政府要想将民间资本吸引进来,就必须要打破民资的顾虑,引导民资进入真正有利可图的行业中去。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