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间借贷与银行搭上边,温州金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早报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律师、商业银行、资金掮客等相关人士在被问及“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有多少是从银行体系流出”时,均承认这个比例“一定不低”,但大都表示难以评估,“身边就是有不少例子,只是规模到底多大,真的不好说。”
一位受访者表示,企业老板从银行“套取资金”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高明了,在银行体系流向民间借贷的途径中甚至不乏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成为资金的掮客,“我们觉得这也是‘影子银行’的一种形式。”
“如果一个地区的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经过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地区的银行金融案件也会随之高发。去年下半年集中爆发企业债务危机的温州,目前就面临民间借贷纠纷向银行金融案件传导的境况。”温州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长郑国栋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
“影子银行”破坏力到底有多大?
“中国的‘影子银行’部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理财产品的质量和透明度。”中行董事长肖钢近日发表在中国日报的署名文章具体分析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不过,投资者总是相信这些正规银行不会倒闭,总是可以取回他们的钱。
“毫无疑问,尽管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率处在0.9%的低位,但潜在的风险比正式数据要大。”肖钢写道,“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购买或者是撤出理财产品时,热潮就结束了。”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负债严重的借款人遭遇现金流困难或违约,从而对银行体系构成压力。
企业套取挪用授信资金
在各种纷繁的架构链条之下,套取银行资金进入民间借贷相对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套用企业信贷资金。
“那些优质的企业在各家银行都有授信额度,企业可能今年要用到1个亿,但其实银行的授信额度是两个亿,另外的1个亿就会从银行借出来,流入所谓的担保公司,借给房地产,流入所谓的股权、债权。” 曾在五年前担任吴英法律顾问的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朱卫红说。
“浙江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力求把‘壳子’做得很大、很漂亮。做得很大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更便利、更容易地搞定银行贷款,形成一种光环效应,这种光环效应在民间借贷中尤为重要。”另一司法界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其实在2009年出台“三法一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行发放信贷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直接发放给企业的交易对手,企业要想直接“挪用”信贷资金并不容易。
一股份制银行大客户经理称,银行每发放一笔贷款都要审批其借款用途,是用于建设、地产开发经营,还是用于采购、偿还借款等等,比如用于采购的贷款申请,企业必须提供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银行通过与税务局联网的系统通过核查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来判断企业申请贷款贸易背景的真实与否。
“假票还是有,当然也有通过与一家关系好的企业签订真实合同、走款来套取银行资金。”一大行风控部人士指出,造假的财务成本相对于可以套出的银行大额资金,企业依然有利可图。
受访的银行业内人士也承认,对于大企业,银行实际发放贷款高于企业实际用款需求的情况确实很多。
“企业‘一票几用’的情况也很普遍。”上述大行风控人士指出,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审批的时间差用一单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同时在多个银行贷款的方式申请贷款,“中行搞一个、建行搞一个,上午申一个、下午申一个,而银行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掌握这些信息,企业以一单交易拿到了多个银行的贷款,实际获得的贷款总额已远远高出一单交易实际需要的资金。”
“用这种方式再把钱通过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入民间借贷,日子好过的时候,一个月的利润就是十台劳斯莱斯。这些钱是谁的钱?都是银行的钱。”一位受访人士如是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