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或血本无归
惠民工程加市政项目,这种投资该够保险了吧?答案是不一定。在陕西省宝鸡市,一些非法集资项目打着国家支持的惠民市政项目旗号,大肆从民间吸取资金。
《华夏时报》记者长期调查发现,在这座300多万人口的工业城市里,政府的监管缺位、无良者的虚假宣传、有意误导与投资人的渠道匮乏、盲听盲信,种种这些因素在物价变动的催化下,短短数年中,已酿出一朵非法集资的“恶之花”。
曾经的“惠民”工程
寒流刚过,陕西4月的天气已似夏季。在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东门外路边的一个小卖部前,宝鸡陈仓热力公司几个工人闲坐在树荫下。他们身后十几米处,一个围墙简单圈出约百亩的大院,是陈仓热力占地的热源中心,院内荒草丛生,几条挖出的沟垄边散落着一些钢筋、管道之类的建筑材料,唯一的建筑物是一座五层高的锅炉控制中心。
“热力公司去年冬天运行了两个月,后来有十几万的电费交不起就停了。”陈仓热力工人们懒洋洋地说。一位工人告诉记者:“我们最近的工资也一直没发,现在领导们都出去集资了,能集来钱就往下干,集不来就只能撂下了。”
眼前这个破败的摊子曾是近3000名中老年投资者的希望所在。两年前,陈仓热力以8%到30%不等的收益承诺从这些人手中集资约1.2亿元人民币,约一年之后便宣告无力兑付。“当时告诉我们这是惠民工程,是市政项目,很保险,可投进去的养老钱现在只换回来一份借款协议。”宝鸡市一位退休老人说。
同属宝鸡陈仓区的陕西通关河水电项目身后也有近2000名受骗投资者。这些人大多是在2011年间被卷入这场集资游戏,与宝鸡热力项目类似,吸引其参与的“诱饵”除了12%至40%的高收益之外,还有政府联合开发的背景。
“到实地考察完后考虑到项目类型属国家扶持的基础设施,又看到几份与政府联合开发的合同书,就确信不疑了。”一位退休教师说。
据记者调查,获得这些受害者信任的有三个水电项目,分属“陕西秦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陕西通关河发电有限公司”名下,公司法人均为张国平。
记者获得的多份合同书显示,2009年初,张国平先后与宝鸡市陈仓区国有凤阁岭林场、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镇人民政府签订水电站联合开发合同,几个月后与宝鸡市陈仓区水利局签订“通关河流域梯级水电站项目建设合同”。
2011年,宝鸡市发改委发布的宝鸡“十二五”水利事业规划显示,该市水利“十大工程”规划的小水电工程中,通关河水电站赫然在列。据多名集资受害者确认,就是从2011年4月起,张国平开始在宝鸡、西安两地设站集资。
2012年5月,张国平因非法集资被刑拘,6月被批捕。公开资料显示,在此之前,环绕在张国平头上的“光环”包括:省级优秀党员、省市级劳模等,秦河水电也先后获“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先进生产标兵”单位等称号。
从2012年5月起,张国平身后的近2000名集资受害者开始为追讨共计约9000万元款项往来奔走,至今尚无结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