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一补”企业断炊
5月6日,台资企业金顺台艺品厂发出企业解散终止劳动关系公告:根据广东省要求,2012年底对“三来一补”企业完成转型,由于厂里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此决定解散并办理注销手续。
但随后因金顺台艺品厂补偿缺失,最终引发了劳资纠纷。事实上,《华夏时报》调查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来,深圳以及周边市区多家工厂因搬迁或关停引发的劳资矛盾正集中爆发。
随着广东省“三来一补”企业在2013年关停转型,加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利润微薄的制造企业已命悬一线,越来越多的港台企业开始撤离制造业。
劳资纠纷集中爆发
5月14日上午8点半,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镇潭头第三工业区内的金顺台艺品厂门前,数十名工人为讨要多年来的工资补偿,聚集在了一起。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里面已凌乱不堪,仅剩下几台破旧机器。一位在金顺台工作长达21年的老员工李曙东称,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和日本,2008年以前,金顺台还是一个有着3000名员工的大企业,但金融危机后,工厂逐年萎缩,2012年只有一百多万美金的订单,至解散时仅剩下246名工人,大多已在金顺台工作满十年以上。
1990年成立的金顺台属台资企业,在解散前,厂里有的老员工每个月拿着不到1000元的薪水,在李曙东2013年1月的工资条上,22天的计件工资是786元,津贴220元,应发合计1006元,扣除139元社保、伙食195元后,到手工资仅剩672元。
如此低廉的工资,对照深圳高昂的生活成本,工人们难以生存。利益受损直接引发工人维权,最近一个月来,深圳以及周边市区已发生多起劳资纠纷事件。
4月18日中午,深圳市沙湾电机电业制造厂,因工厂即将倒闭、工人工资被大量拖欠,上千名工人走上街头。4月22日,台资企业松岗格第电子(深圳)有限公司2000工人停工,要求增加工资、提高工人福利待遇。
5月7日,深圳宝安压石岩街道北环路迪威信制品厂进行搬迁,却遭遇工人停工阻拦。9日,深圳龙岗区大成工业社数百工人停工,抗议厂方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要求补偿工龄费。
“最近纠纷太多了,处理不过来。”已转型保安服务业的台湾老板黄国益对记者表示,因工厂萎缩,无利可图,港台企业老板想在关闭前保留一点本钱,无奈在选择退出内地制造业后,转型其它领域。
记者看到,在金顺台老板郑荣文的名片上,还印有包括华中家具批发物流中心、地球村度假乐园、八达通农产品批发市场、华中房地产等多个公司董事长头衔。但据老员工们称,曾在公司发现郑荣文拿走825万美金投资到江苏镇江,提前转移了公司资产,并转向了其它非制造业领域。
“三来一补”企业被关停
而迫使港台企业在2013年集中撤出广东制造业背后,最直接的因素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要求,至2012年底,广东将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三来一补”企业完成转型。
过去因我国长期鼓励外资投资,“三来一补”企业无需缴税,成本比内资企业更低。目前,终止“三来一补”企业后,将企业性质转为独资或者合资。
松岗商会会长助理黄先生告诉记者,转型更多是性质上的,“三来一补”企业主要是来料加工,无法做内销,产品只能出口,重新注册后内销出口均能做。
“转成独资公司后,企业要缴税,但很多供应商不能开发票,因此增值税无法抵扣,全部由企业支付,利润所剩无几。”黄国益说,仅在松岗就有4000多家企业,但注册的企业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是家庭小作坊,都没法开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