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孙爱武(右)在北师大接受了李小文院士的面试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讯 昨日本报报道了海归博士后孙爱武在北京摆地摊露宿街头数月一事(见本报昨日A12版)。由于目前天气寒冷,近期孙爱武一直没有回到他摆摊的市场。在得知孙爱武的事情后,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昨日约见了他,并提出了聘请其为专家的想法。但是由于双方在待遇方面的分歧较大,目前双方暂时尚未就此事达成共识。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孙爱武“蜗居”的摊位,他始终没有出现。周围的摊主告诉记者,这几天天气转冷,他很少过来了。但是他的货品、电脑、被褥还都留在原处,居民们都在帮他照看着,一件都没丢。在他的大舅哥刘全胜的帮助下,记者终于见到了孙爱武。黑框眼镜、络腮胡子、深色棉服、牛仔裤,尽管经历了几个月的流离失所,孙爱武看起来有几分落魄,但言谈举止仍透着浓厚书卷气,未失知识分子的“体面”。
在媒体报道了孙爱武的事情后,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通过刘全胜向孙爱武发出了面试邀请,在孙爱武在得知后也同意“赴约”。在面试过程中,孙爱武并没有带自己的简历,不过李院士已经从网上为其下载了一份,并对其学术研究能力表示肯定。面试在轻松的聊天气氛中进行,甚至看起来都不像是一场面试。由于对孙爱武的情况已经比较了解,李院士只是和他谈起了在纽约当博士后的一些相似经历,并没有对各项科研成果进行深究,两人很快进入到了待遇问题探讨。
李院士表示,北师大基于孙爱武已有的学术成绩表示乐于聘请其为专家,帮助其租房、安家,并开出月薪4800元的专家费。据称,这在目前的专家待遇中可谓优等。
但对此,孙爱武仍表示难以接受,他希望可以直接入校后“破格”成为博导,自己带学生,做科研,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而这样的要求与目前不少高校的现实程序存在很大差异。双方昨日暂时尚未达成共识。
对话
“从来没遭过这份罪”
和孙爱武的谈话是支离破碎的,因为在和他接触的时间里,孙爱武一直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下面这段孙爱武的对话同样是支离破碎的,抛开那些不着边际的话语,记者的这段对话试图能保留他生活中最为现实的一面。
记者:您在美国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归国?
孙爱武:就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化学研究。我也没有选择回国啊,就是回国来看看,我走的时候还是请了一个月假走的。后来回来这个、那个事情就耽误到了现在。
记者:那您打算在哪儿发展?还计划回美国吗?
孙爱武:这个现在不好说。美国也不是说回去就能回去,还要有签证等各方面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