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开始了对招聘单位的挑选。没有保底工资的不去,没有帮买社会保障的不去,加班费低的不去……在她看来,即使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也应该在1500元以上。
当天的招聘会上,一些位于南宁市区的企业也前往招工,但求职者们对这些企业开出的薪水颇不满意。求职者陆先生直言不讳地对一家有意聘用他的企业说:“在镇上和县城的企业,平均工资都有1200元。你们的底薪加奖金也是这么多,南宁生活开支比镇上高,这个工资我不愿意去。”
一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是导致招工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80后”、“90后”渐渐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主力,“包食宿”、“有加班费”等许诺已经很难吸引他们。“现在是哪个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才能抢到工人。”招聘会上,几家企业把车间厂房、员工食堂、集体宿舍、娱乐室等实景照片搬出来,计件工资也略微提高,果然吸引不少求职者。
有关人士也认为,经济回暖、订单增加是此次“用工荒”的导火索,但问题的实质仍是劳动力价格偏低。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这一波“用工荒”是否能反逼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提高工人待遇,目前仍无从判断,但有关人士相信,这将是一次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长期博弈。
思考三:
利大还是弊大?
采访了春节以来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后,记者将仍“留守”家乡的务工人员的想法大致汇总:他们不想外出务工,除了对工资待遇不满意以外,“准备在家乡创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前几年出去打工比种地挣得多,谁还在农村呆着?”在一次招聘会上,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的一名年轻村民说,几年前他到广东打工,每个月拿1000多元,能抵上家里一个季度的纯收入,他自然不愿意在田地里挥汗干活。但随着村里人种植良种香蕉、开办养殖场、农产品深加工等,每年也有两三万元的纯利润。这名村民的Cye.com.cn想法有了改变:“在家乡创业,不用背井离乡,挣的钱也差不多,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他说自己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一些资金、经验和技术,也打算留在家乡自己创业。
“农民增收的路子多了,在就业渠道上就有了更多选择,从这点来看,‘用工荒’未必是一个坏消息。”南宁市一名就业指导专家提出了这个看法。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我区企业生产只能说有所好转,还没有完全恢复。而“用工荒”却比用工高峰早早到来,企业必定要经历一番“阵痛”。区内不少企业预计人工成本将会上升,对于平均工资涨幅的期望,务工人员明显比企业高出很多。
无论如何,“用工荒”汹涌来袭的现状无法忽视。所幸27日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招聘会上,传出了一个不错的消息——截至当天下午2时,约有3万名求职者进场,达成用工意向约1.38万人次,现场签订就业协议近5000份。有关人士表示,这是南宁市今年以来举办的大型专场招聘会中人气最旺、效果最好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