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告诉记者,很怀念那个时候深圳宽松的创业环境,“只要你能想到,没有做不成的。”在张亚东看来,那时的深圳,许多行业还是一张“白纸”,在上面作画要容易得多。
“那时候‘物流’还是一个新名词,我对这行也不懂,却不知哪来的勇气就把赚到的钱都投进去了。”张亚东说,最初的宝鼎威物流公司非常简陋,一块地几个铁皮房就是一个站点,没想到却成了深圳第一个建立在城市交会处的物流点。到今天,这里已拥有300多条国内物流专线,拿到“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的“金牌”,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
调查报告针对问题开“药方”
问题一:政策虽好执行力却不够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深圳民间风险投资渠道并不畅通。王为理表示,深圳在资金方面有优势,但目前深圳市的创业和风险投资基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投资取向多为科技类中小企业,因而,在大量新创及发展中企业中能得到政府创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的只占很少数。
“深圳市有很多好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一些受访专家对政府相关优惠政策了解并不充分,对他们而言,政策还仅仅停留在制定层面。而一些受访专家他们虽然了解了政策,但不知道去找政府哪个部门,在尝试性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上往往效果不理想。”王为理说。
问题二:创业软环境有待提高
研究发现,大多数创业者和专家认为深圳创业软环境有待提高。王为理说:“政府职能部门手续太多,不能为创业人士分忧解难,反而花去很多时间,难以全身心投入创业活动,许多后顾之忧解决不了。”研究报告说道,“创业环境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尊重上。初次创业一般都追求小投入去获得大回报,但很多创业者对行业缺乏思考。另外,在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上,在深圳,谈不上享用。公共基础设施其实是市场化的,政府没有免费提供。
问题三:创业人才队伍没有形成
报告提出,目前,创业人才队伍没有形成,创新意识欠缺。过去创业人士被生活所迫的,大学生就业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主动去创业的非常少。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创业带动就业”,但具体措施很少。
移民城市比较浮躁,企业有安心做事的人很重要,特别是80、90年代后大学生经验不足,独生子女心比较高,但离实际远。年轻的毕业生对创业热情不够,这还与传统价值观密不可分。目前,父辈家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考大学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就可以了。创业被认为是瞎折腾。经历了社会变革,希望新一代就业者会有新的价值观。
建议
在硬环境上,研究认为,除了需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还需要提升硬件水平及基础设施,提高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和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公益性管理咨询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在软环境上,深圳需要花大力气在软环境的建设上,比如说人才政策、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创业也好、创新也好,其核心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