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五年清理收效甚微
“这么多的人挤占在狭小的空间内,其自身安全以及所在建筑物的整体安全都令人担忧。”北京市民防局工程管理处处长周响平说,一些地下空间的经营者过分追求利益,擅自改变地下空间的结构用途,人均居住面积达不到要求的4平米,还有一些居住者违规使用电器,火患频现,安全堪忧。
其实早在2004年11月,本市就发布规定,利用地下空间从事旅店、设置宿舍,以及作为其他居住场所的,必须遵守治安、消防、卫生等法规,不得擅自改变空间结构,所容纳的人员不得超过核定人数,房间内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等。
2005年1月1日,该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但地下空间管理混乱的状况并未因此完全改变。随着地下人口的不断增多,地下居住者和小区居民的矛盾日益凸显,不断有居民投诉人防工程被擅自使用、扰民等问题,甚至有小区的业主不堪忍受管理混乱,将管理部门告上法庭,“清退地下居住者”逐渐成为小区业主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并不断见诸报端。
■地下探访
百万流动人员聚居地下
他们白天为生活奔波,从事最卑微的工作,拿最微薄的工资;晚上回到地面以下,在如火柴盒般大小的空间里,蜷缩着自己,等待天亮。在北京,有近百万人这样生活着。
河南女孩小文姐妹俩住在朝阳区国展附近一间地下室,3平米的空间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上面还要搭张桌子切菜做饭,水都要在门口的过道上烧,一台二十几寸的电视机也只能屈居在门框边。和小文一起住在这处地下室的共有十几户,价钱都在几百元左右,分为地下两层,她们租住的这间最小,也要近400元。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小文的妹妹依然为能租到这个房子感到自豪,她说很多地下室都是顶上漏水,底下渗水,这么干净还有暖气的已经不好找了。
据北京民防局统计,目前,在北京像小文姐妹这样居住在人防工程中的流动人口有15万左右,而北京市住建委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1.7万套普通地下室中,还居住着近80万人口。这意味着,在北京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中,住着近百万的流动人口。
“廉租房真的离我们很远”
小文所在地下室的卫生间是公用的。她的邻居小王洗衣服的同时,不断有上厕所的人进进出出,墙上还贴着“已安装监控,请注意形象”的标语,但小王对此并不介意。
小王家在河北,最早来北京时住在海淀区的平房里,邻近北五环,“进城要一个多小时,还老堵车”。后来他搬到这里和舅舅同住,虽然价钱差不多,但方便了很多,“走着都能上班”。
对于要清退地下室的消息,小王表现得十分无奈,“那这样我们只能再回到郊区,这里的房子太贵了”。但小王也坚决表示不会放弃北京,他说自己已经在北京积攒了一些客户,回家还要重新开始。
对于是否能得到安置,小王十分认真地询问真的有77元一个月的廉租房吗?在得到证实之后,他不无感慨地说,“什么时候这些政策才能落到我们外地人头上,廉租房真的离我们很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