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人防工程曾被鼓励运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北京结合地面建筑建立起大量的地下人防工程,但很多都处在闲置状态。因缺少专项基金维护,又缺少专人管理,许多地下人防工程垃圾成堆,日渐破败。
为了改变地下人防工程这种脏乱差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以用促管,以洞养洞”的方针,鼓励大家使用人防工程,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当时的承租人开始利用人防工程开办地下旅馆,但数量并不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这种局面变得大为不同。到2004年,北京形成了人防工程出租的高峰,并逐年递增。(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王硕 李铁铮)
新京报:西城未来五年疏解10万人
西城区将在未来五年疏解人口10万人,目前,已经启动了对部分居民户的疏解。
在昨天举行西城区人代会(临时)第二次会议上,西城区常务副区长杜灵欣介绍,西城区将着力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服务管理模式。
区划调整后,西城区全区总人口达到158.7万人,年均增长2.5%。其中户籍人口132.5万人,年均增长0.8%。西城区人口密度从2006年的2.38万人/平方公里上升到2009年的2.46万人/平方公里,年均增长1.1%。西城区将通过保障安置房项目,房地产开发、单位自建和居民购买商品房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口疏解。未来5年后,将从西城区内疏解出10万人。
杜灵欣介绍,现在的人口管理主要不是户籍人口的管理,而是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和外地人口的管理。
在这方面,西城区将采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方式。以证管人是指加强暂住证的功能,持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口将享受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医疗、购车、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等市民待遇。
以房管人是指通过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业控人是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来控制人口总量增长速度,让适合中心城区的产业,比如金融、科技出版和文化创意产业等,进入合适的区域发展。
此前东城区两会提出要有效控制常住人口规模,未来20年,东城区常住人口将向外疏散20万人,由目前的85万人减少为65万人,年均疏散一万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