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的黄宏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为了3000万元佣金就和部下反目成仇的老板。在诡诞的商战里爬出来的他并没有丧失那一份创业的热情,却多了一份沉稳。
从1999年就加入创维集团,目前担任南京金龙电动城市客车公司执行董事的任卫锋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在出狱以后老板会经常举办一些交流会,我就是那个时候再见到黄老板的。”
在他的印象中,黄宏生在出狱以后变得更加稳健,但却并没有丧失企业家的本能冲动。
一年后的年底,黄宏生出狱后首度在媒体面前亮相,他与夫人林卫平以“华南理工大学1977级校友”身份出现,向其母校捐赠3000万元。
这次亮相让他在狱中许下的诺言得以兑现,从他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到挫折和彷徨。“红光满面、笑容熠熠”这两个词恰如其分地写在他的脸上。记者在事后得知,创源天地控股公司这时早已成立,可见梦想和追求可以让一个中年男人再度充满青春的活力。
“以前多数是想创业、赚钱,想有所作为,但现在心态变了,想自己成功首先得想如何让别人先成功。帮助别人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在当天的演讲中,黄宏生这样阐释自己的哲学。
最初与最苦
黄宏生,男,1956年生于海南临高。这是关于他最简单的描述。
1941年世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美国诞生,而15年后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日本诞生。虽然黄宏生日后成为彩电业巨擘,但当时以黄宏生家里的条件,想拥有电视机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资料显示,他从小生长的外婆家甚至连个收音机都没有。
黄宏生第一次见到彩电的时间已不可考,但据大学同学的描述,这个性格直爽的海南人是穿着露出脚趾的解放鞋走进教室的,可见那时拥有电视对黄宏生来说还是个梦想。
曾经有人就黄的专业不对口做出经典回应:“朱元璋最开始的职业是和尚,主要工作内容是撞钟,多年以后通过自己的奋斗,把职业改成了皇帝。”
和朱元璋相同,黄宏生最开始的工作看起来和彩电行业并不挨边,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农村插队,理想则是成为拖拉机手。在回忆那段经历时,黄宏生表示,“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上班和下班就是上山和下山,一天来回大概要走四五个小时,就光走路都把你走死,所以我们非常羡慕拖拉机手。”
显然,大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他曾经羡慕的工作也永远被抛在了海南岛的山间农场。
1977年,借着恢复高考的东风,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这是一个神奇的专业,也这是一届神奇的考生。巴菲特曾经发明过一个词叫“卵巢彩票”,指人的命运有时在卵巢中就已经注定,有的人生在美国,生来就可以享受美国人的福利待遇,而有的人生在了索马里,就只能去当海盗。
显然,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未来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但是黄宏生和他班里的同学显然都买到了这样一张彩票。
这个专业贡献了中国彩电行业的三个顶尖人才,他们所在的公司在最风光的时候,彩电产量总计占到全国产量的40%,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李东生、陈伟荣和黄宏生。
在这两位日后的竞争对手面前,黄宏生得到了“老大哥”的称号,这个海南人成了班长。
毕业后,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三年后,个人业绩占公司半壁江山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
这一年他年仅28岁。
1988年,黄宏生在从广州到深圳的107国道上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公路两旁的繁荣景象使他相信,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在海南岛的农场上看到的山路了。怀揣着三万块钱的黄宏生在香港创立创维公司。
最初的黄宏生选择代理电子产品出口,但这并不是他的长项,很快创维就严重亏损。黄宏生也大病一场,这正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在香港疯狂的快节奏生活中,他停下来深深地思索,寻找着成功的方向。
古时曾有人用“谋断侃”来评论良臣名相,如弘治三杰李东阳、刘健、谢迁,史家曰: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而从日后的发展可以看出:忽悠(侃)是不行的,拍板(断)是不够的,谋略才是真正的王道。
这短暂的病痛并没有阻挡黄宏生的脚步,却给他停下来思考的空间。
这并不是黄宏生遇到的第一次挫折,但每次挫折都让他停下来思索。
他思考的结果是,实业为王。从这一刻开始,他立志扎根制造业。学理工的他开始从最简单的电视遥控器做起。
后来,当黄宏生看到东欧彩电供不应求时,决定生产彩电,并聘请了国内知名厂家的工程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彩电总算生产出来了,但由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且不符合国际规格,结果又亏损了数百万元,至此,黄宏生已债台高筑,陷入绝境。
但正如曾经在破庙里辗转反侧的朱元璋一样,黄宏生也开始了自己的绝地反击,一个本不是机会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而黄宏生也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