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氪负责人程涵介绍,这些申请者特征都非常鲜明——创业时间通常不超过两年。团队人数少于20个,六到七成都集中在移动互联网。
陈宇所在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和手机应用商店。一年之后,又为开发者们提供iPhone软件开发包,并且开放了App Store(苹果商店),此时陈宇还在读大学,与一帮同学写程序。3年后,陈宇加入了广州一家名为锋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参与创业。漫画照相簿是他们的第三个产品。这个能把个人照片通过DIY生成真人漫画风格的应用,在App Store上推出不到两周,就在香港区娱乐软件中排到了第一名。
这极大地增强了陈宇的自信心。按照苹果公司的分成协议,开发者每在App Store上卖出一份软件,就可以得到七成的收入,这让像陈宇一样的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变得直接而简单。它意味着所有不起眼的小团队,甚至个人,都拥有一战成名日进斗金的可能性。
一些人的确成功了。被提及最多的,是一款名为“愤怒的小鸟”的游戏。在2009年12月登陆苹果App Store时,其初期投资仅为2.5万欧元(约25万元人民币),一年之后,它成为彼时最畅销的iPhone应用软件并在苹果的iOS平台卖出了1300万份。现在,它每月吸引着1.3亿的用户,日活跃用户数达到3000万,仅周边衍生产品授权便收入7000万美元(约4.4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创造奇迹的“小鸟”也在诞生。就在半年前,曾经创办爱卡汽车网和译言网的陈昊芝带领一支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捕鱼达人”的游戏,在App Store中迅速蹿红,三个月就轻松进账500万元人民币,成为2011年从“苹果”身上获利最多的中国创业者。如今“捕鱼达人”已成功获得二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
“App Store的出现,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创业门槛。”Cyber Agent深圳公司投资经理杨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近两年,她接触了不少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年轻”是她对这些创业者的最深刻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纯粹是出于兴趣和一腔热情。没有办公室,甚至连个“创业车库”都没有。不少创业者每周都聚会,有时在单位食堂,有时在附近的快餐店,他们常常谈论到晚上十一二点。不见面讨论时,则会挂在网上长聊。
移动市场研究公司Distimo于2011年末发表的报告显示,目前七大移动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超过了100万款。而据美国科技网站BGR的报道,2011年5月的时候,仅App Store上的应用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万款。这股潮流被一位英国的App创业者Simon Oliver形容为“App explosion”(应用大爆发)。
2012年龙年春节赚钱商机创业好项目精品荟萃:http://xm.cye.com.cn/xm_dy/2012/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