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首先要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推出了“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举措。先后出台了人才引进多项优惠政策,实施了人才培养多项工程、人才创业多项资助。如简化科技人员来杭落户手续,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设立科技创业奖励基金等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
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增大
2010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20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41人,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0.83%、6.05%。2005年以来,杭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和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在逐年上升,年均增速达到16.65%和13.26%,显示杭州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0年,杭州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总量达15.01万人,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72.55人,比上年度分别增长8.74%和1.24%,稳居浙江省第1位。说明杭州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科技活动人员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体现杭州市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的R&D人员数达8.17万人,同比增长21.74%,每万人口R&D人员数93.85人,同比增长13.49%。科技产出水平是科技活动人员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一是技术性产出成果丰硕。2011年杭州市获得专利申请40892件,同比增长37.46%;专利授权29251件,比上年增长10.4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12件,比上年增长39.35%。2010年每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专利申请量406.4件、授权量361.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9%、54.5%。二是收益性产出成效明显。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7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2、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创业增加。截至2010年,留学人员累计在杭州创办企业604家,企业注册资本6亿多美元,总投资额达62亿多人民币。仅2010年杭州“海归”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就达到165亿元,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涌现了以聚光科技、英飞特、正泰太阳能等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群体。引进海外人才(含国外专家)1370余人。海外人才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人选分别为49人和27人(含省部属单位)。
杭州大学生创业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全市注册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3414家,资助项目624个,资助资金2977万元,带动就业1.5万余人。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试点单位21家。2010年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开展科研项目193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1.4亿元,成果转化新增产值28亿元。
二、科技人才经费支持不断提升
2010年,杭州市科技经费投入总额306.67亿元,同比增长18.89%,科技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5.15%。其中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总额166.93亿元,同比增长16.32%;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66.87亿元,同比增长21.28%,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2.80%。财政科普经费拨款24552千元,同比增长17.05%,人均科普活动经费支出3.58元,同比增长16.07%。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1、奖励科技人才力度提升。2010年,为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奖励力度,修订了《杭州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实施办法》、《杭州市评选奖励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的办法》,对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获奖金额从每人30万元提高到每人50万元、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奖金额从每人1.5万元提高到每人5万元。同时,对科技人员申请国家专利进行补助,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持股比例可达30%。
2、加强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杭州市深入实施“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百千万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和“356”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陆续安排了一部分科技创新资金直接用于人才培育,如资助科技人才出国培训、学习,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实施科技人才计划,特别是“钱江特聘专家计划”,由政府买单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每位专家享受10万元工作津贴。
同时,开展与高层次研究机构和人才的多种合作形式。截至2011年6月,有15人入选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人选,46人入围省“千人计划”人选。杭州市政府聘请20名两院院士为科技顾问,为杭州的科技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