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边缘化?——市场公平模糊内外资界限
过去,中国高端消费者对外资超市趋之若鹜,现在,“本土品牌的高端超市里什么洋货都有”,外资零售企业的商品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另外,外资零售企业所享受的选址和税收方面的行政“照顾”不复存在。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对其不再是一路绿灯。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已逐步形成,外资零售企业已明显感觉“失宠”。
融资去投机化——市场健康是最大的利好
主板和创业板的在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00家。同时,VC/PE的暴利正被挤干。和2011年IPO退出平均回报7.22倍相比,2012年上半年创投回报率逐月下降,5月只有1.99倍。业内人士认为,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是要择机退出,获得超额利润,目前企业IPO的遇冷及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成本高压常态化——运营能力回归核心优势
有消息称7-ELEVEN在上海将关闭调整近20家门店,在广州也已经关闭了10多家。餐饮业、酒店业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推高了连锁店刚性成本,扭曲连锁业的商业模式。提升加盟比例、提高价格、渠道下沉、合租物业、自建物业、改变用工形式……连锁业正八仙过海,以应对成本上涨。
扩张瓶颈化——经营模式蝶变
目前,传统零售模式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但这个市场份额,正面临着四面危机。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那天,单阿里巴巴一天就完成191亿元的销售额,相当于“百货之王”北京新光天地2011年收入的2.9倍,这让传统零售企业深感危机——“电商促一天、店商忙一年”。经济环境的恶化和网购的冲击,加速了零售业销售下滑的态势。而发生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也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不仅包括新消费阶层即“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转型已经在连锁企业中达成了共识【创业网 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