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宴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王玉霞认为,高考经济是被考生家长和商家共同催生出来的。这种所谓的“经济”在几年内是不会消除的。王玉霞希望家长在为“高考经济”买单时,能更多地保持理智,而商家在以高考为商机赚钱时能多一些诚信。
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利用亟须改革的高考制度,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成才的心理,制造出一种畸形的消费。
由于我国的国情国力所限,不可能让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学子,都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只能沿袭历史上的考试制度,采取择优录用的方法,让少部分人进入高校读书。莘莘学子年年寒窗苦读,日日挑灯夜战,全都化作考场上的奋力一搏。老师的教诲,家长的期望,亲友的关心,社会的关注,这一切也全都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让考生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应该为考生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宽容与帮助。可是,狂轰滥炸的商业炒作,连篇累牍的广告宣传,把本来已经很紧张的气氛搞得更像如临大敌,把已经背上恶名的“黑色六月”,搅得更黑。
如此看来,进行口号制造,善于名词创新,确实是国人的强项。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华夏大地,人多口杂,就更容易起哄架秧子,把原本挺好的“经济”这个词,四处滥用,将“高考”和“经济”硬给联姻,闹不清到底是“高考”把“经济”侮辱了,还是“经济”把“高考”糟践了。
如果从高考前就这么“经济”下去,一般家庭绝对扛不住。从喝健脑补药,参加“高考补习”,进行“心理咨询”;到住“考生宾馆”,吃“高考套餐”,乘“高考的士”,吸“考生纯氧”;临了,再举办什么“状元宴”“谢师宴”。这一圈下来,少说也要四五千元,几乎是一个下岗职工一年的生活费,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Cye.com.cn。对广大百姓来说,这哪里是什么“经济”,纯粹是高消费,额外的负担。
政府整治
几乎每年都是高考季节还没到来,“高考经济”已经如火如荼。多年来,因为拥有千千万万考生,在社会上拥有“超高人气”,在许多人的眼里,高考就像一座巨大金矿,蕴藏着无限商机。于是,高考几乎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谁都想捞一把。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也有政府部门的一份“功劳”,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高考可以拉动GDP的增长,即便有些乱象,也不要干预。
“高考经济”对考生的积极意义值得商榷。题海战术,大量习题集反而加重了考生的备考负担;喧嚣的“高考经济”,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考试环境,也扰乱了考生和家长的正常心理;五花八门的“高考作弊服务”、“高考移民服务”等等,更是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严重破坏了高考秩序。站在高考全局想一想,在利益的驱逐和纷争中,“高考经济”也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
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协调、科学决策;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各界的理解、认同、配合和支持。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社会环境中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考改革举措出台后,时常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围剿”,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新颖的考试内容刚刚公之于众,立刻就有出版社组织“专家”“名师”分析点评,各种“仿真试题”、“模拟练习”正式出版,成为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红宝书”。旨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招生考试,一不留神就会演变成传统考试的翻版。
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整治“高考经济”已势在必行,政府有关部门应责任明晰、举措到位、整治得力,还万千考生一个平静的高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