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创新导师帮扶模式,聘请部门专家、企业家、农机人员、高校院所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引路人”工作室创建试点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有效帮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岗位拓展搭建双赢桥梁
在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见习了一段时间后,机械专业毕业生小张收到了企业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如今,他在公司已经干了大半年,成为了企业的一名技术员。
说起那段见习的日子,他直言受益匪浅,“在见习期间,既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又可以拿生活补贴,对于我们这些刚踏上社会的学生来说,真的很有帮助。”
企业变身“见习基地”,帮助越来越多像小张这样的毕业生圆了就业梦。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开放就业平台,建立并拓展了一批见习单位,为企业和毕业生架起了一座双赢的桥梁。
为了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我市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一步开发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回到农村发现其实大有可为,带领大家一起创业致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大学生村官小黄说。
“促进计划”带毕业生找工作
在湖城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小陈正在安排今年企业赴校园招聘的相关事宜。从一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到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他的就业路走得有些曲折,但也切实享受到了我市相关就业政策带来的优惠。“毕业前一直准备考研,所以没有花心思找工作,但是考研失利后,工作已经很难找了。”小陈说,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他非常羡慕,毕业离校时,班里只有他和其他两三名同学没有就业,“杭州竞争太激烈,我选择了回湖州。”
回到湖州后不久,他在就业局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直是深受关注的群体。为了促进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我市依托共同就业信息系统和基层平台,大力推行连续式、阶梯式的“四五五”就业服务工作法,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登记、实名制援助和实名制就业工作,实现援助服务由专项行动向精细化转变,力争使每个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尽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