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整合昌河 暗流涌动
cye.com.cn
时间:2008-4-14 14:27:3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远征 寇建东 我来说两句 |
|
 |
|
在2004年这场重组战役中,当时福特曾是背后的操纵者。而在长安和昌河合并的幕后也有一个操纵者——它就是铃木中国。
目前,铃木与长安和昌河均有合资关系(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早在去年年初,铃木就启动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并网销售计划。此次并网销售政策的实施,是日本铃木在中国“大铃木计划”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就是把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这两家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整合,以最省力的方式增加铃木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去年7月,在长安铃木工作了四年多的总经理桥本俊明离开了重庆,而在去年年底前,桥本又再次返回中国,接替松原邦久出任铃木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当时,这则人事变动并未引起业内的关注,但据知情人说,委派一位对长安铃木颇为熟悉,且和长安集团关系密切的高层出任铃木中国负责人,铃木显然更希望借助桥本之手协调昌河铃木与长安铃木的关系。
在印度市场搅动得风生水起的铃木,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备受冷遇。去年,长安铃木的三厢天语出师不利,最差的时候每个月销售只有几百辆。如果不是长安铃木及时推出两厢天语,恐怕天语这款车早已被消费者遗忘了。昌河铃木同样不景气,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昌河汽车去年全年卖出了107699辆车,累积同比下跌20.3%,在以集团口径统计的车企中同比跌幅最大。
铃木希望通过渠道上的整合带来新的希望。据悉,长安铃木2008年的销售目标已经锁定在15万辆,而据其介绍今年旗下18款产品也将奔腾而出。
整合之术
长安、昌河郎情妾意,铃木(中国)顺水推舟,此时似乎还缺少一点推动力。
2008年,全国两会上确定,中央政府进行了大部制改革,进一步为双方合作扫清了障碍。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此前兵工企业之间整合相当艰难,各个行政级别相当的企业,在谈判时,各自为政、互不服气。现在中航科工和兵装集团所属的国防科工委都并入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如此坚冰开始融化。“在国防科工委被纳入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之后,中航科工旗下的企业与兵装集团旗下的企业的隔阂开始减弱。而由于国防科工委降格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也使汽车产业大规模整合的阻力减小许多。”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2007年中国推动“大汽车”的整合背景下,汽车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已经初露端倪,从上汽、南汽整合,到东风、哈飞并购都打破了以往的各种界限。
据爱建证券龙春产说,此前长安与江铃的整合采取了最为便捷的手段。长安与江铃集团各以现金5000万元在江西南昌成立了江铃控股公司,随后长安汽车以现金4.5亿元,江铃集团将其全部持有的江铃汽车(000550.SZ)国有法人股35417.60万股价值及部分负债合计净值4.5亿元,对江铃控股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长安汽车、江铃集团分别占江铃控股注册资本的50%、50%。而在江铃集团将所持有的江铃汽车的股份转让给江铃控股,并完成股权过户手续之后,实际上江铃控股持有江铃汽车35417.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03%,成为江铃汽车的大股东。长安也顺利地完成了入主江铃。
而现在中航科工持有昌河股份总股本的59.02%,即2.42亿股。按照4月9日的收盘价5.30元,总盘约折算12.836亿元。这意味着按照当前的股价,长安与昌河成立控股公司后按照50%的比例出资,大约要拿出6.4亿元,才能够重现长安江铃整合之路。当然,长安还必须承诺投放新车,以及进一步增资等。
长安和江铃最终能否走到一起吗?这里有长安的“烟雾”,铃木的推手,还有从未出现过成功先例的事实(指中航科工旗下企业与兵装集团旗下企业),一场激烈的收购征战又将打响。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