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庆先
刘庆先:整个晋江,我们这一个整个的产品,包括整个的供应链都比较适合做外贸产品,做边贸,86年开始,应该我们做了十多年。
刘庆先告诉记者,因为贴牌加工门槛很低,所以后来泉州湾涌现出了8千多家企业几十万人共同从事服装生产。看上去极其繁荣,但是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
刘庆先:不赚钱,但是以量,以量来充整个的效益,以量致胜,因为它那个贴牌量大,比较单一,比较好制造,比较好做。
金融海啸来临,小鱼小虾最先被冲上沙滩,低级的贴牌生产模式终于无路可走,一批以出口低附加值为主的、没有自主接单能力的小型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对于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至6%.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让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对泉州服装产业集群的未来忧虑重重。
泉州市委书记 徐钢
徐钢:土地资源匮乏,其他一些主要原材料匮乏,水资源也有紧张的,生态环境能量也很有限、脆弱,经不起折腾的等等,它跟我们情况,劳工成本不断推高,产品的传统产业比重相对比较高。
全行业利润下降,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如何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寻求突破?规模庞大的南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转变,是必由之路。
徐钢:对它来说是好事,逼着它转了,逼着它加快转型,一种强制,市场的一种强制,这一点主要从这个程度上来说,阵痛一下,但是彻底警醒了大家,包括企业家,也让官员们看清楚不转变不行。
二、企业的基因突变
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做代工起家的,可以说处在产业链最低端最脆弱的一环,随着对产业链上巨大利益的发现,这些企业开始仿制并创建自主品牌。经济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也不断地调整公司的组织、营销方式,产品也不断升级。最终他们从一家家小企业成长为在国内外上市的大公司。他们的成长再次证明,变,才是生存之道。
早在金融危机之前,泉州的很多企业已经经历过相似的生存危机,知名品牌利郎在没有自主品牌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濒临倒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