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结合CP的意见以及市场调研结果,把特定的内容推送给特定的用户。”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营销策划部经理陈涤非告诉记者。
由于中移动在阅读内容方面的精细运营,其对CP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涤非表示,初期对进入平台的内容提供方主要有两点限制:其一必须具有出版物发行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四证之一;第二是要求图书内容有一定的数量,一般是一千本以上,同时要保证更新速度。
4:2:4分成
据戴和忠介绍,目前中移动的平台上已经有超过50家出版社和网站作为内容提供方,主要为各大传统出版集团以及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数字版权机构,发布图书数量超过8万册。
在商业模式上,戴和忠说,“手机阅读采用4:2:4的分成比例,内容提供商拿四成,内容运营合作方拿两成,由基地结算;中移动在免流量费、投入平台开发、组织资源营销的情况下,拿另外的四成。”
戴和忠认为:“看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合理,关键是看这个模式是否能让参与各方得到持续的发展和良好收益”。为此,中移动阅读基地也做好了初期不赚钱的准备。“今年我们光在技术平台开发上的投资就会超过一个亿。”
戴和忠指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或者提供怎样的内容,所有这些举措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都是:如何让用户成规模?
用户规模难题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方丽认为,在2009年的电子阅读市场,厂商的推动远远超出用户的需求,用户付费意愿并不高。而在2010年,由于竞争更加激烈,电子书价格下降,这会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使得用户规模出现快速增长。
根据2010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和专用手持阅读器阅读增幅最大,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4%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同比增长30%。
在需求增长的大趋势下,戴和忠认为,移动阅读需要通过更多精细化的手段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留住用户。
以手机阅读为例,中移动在内容运营、页面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手机屏幕通常都不大,如何让用户第一眼就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这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用户调查以及市场分析,并结合CP的意见做出调整。”戴表示。
中移动的用户调查显示,手机阅读用户的年龄层主要在18到35岁,60.9%为男性,但女性的忠诚度更高。并且使用“全球通”或者“动感地带”的用户群体也存在差别。“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能把特定的书推荐给不同的用户。”中移动人士说。
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戴和忠则认为,目前终端的价格仍然太高,如果电子阅读器的价格能低到1600元以下,则会带来用户的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