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开工后的第3个月,他挖到了一块高品质的黄龙玉,卖出了迄今为止他收到的最大的一笔钱——12.8万。实际上,他当时还不太懂行情,这块玉石被人倒手后卖了37万,放到今天,则至少可以卖到80多万。沉甸甸的百元大钞点醒了李二,他把自己水田中“不好的1/4”高价卖出,而后再花30万元买下了他更看好的另外一块5亩多的河滩水田地。
在苏帕河两岸,这是很多村民的标准选择。与昔日种水稻所得的几百元相比,这些土地的价钱已是天价。李二说,依靠山势、水流方向推算出来的一块较好的水田,可以按照3.3米见方的标准开卖,每块1.8万元。
烈日下,李二的伙计们一言不发地干活,距离上一次出玉已经有一个星期。按约定,李二将和这些汗流浃背的小伙子四六分账。在苏帕河两岸的蓝色帐篷中,这是最广泛、也最能激发劳动热情的一种分配方式:挖不到,当地打零工的收入是20元1天,顶多是出把力气;挖到了,则有可能分到一笔改变现有生活的大钱。
黄昏时分,好消息从河对岸一个蓝色帐篷里传出。这个帐篷的主人是一对父子,他们挖出了一块重达数百斤的、品质尚可的黄龙玉。
石头
在这块石头刚刚露出一小块时,赶到现场的李二已决定出2万元买下它。这是苏帕河两岸常见的情形,石头还未完全挖出,也可以买卖。买的人赌未出土的部分继续是好的,卖的人则赌这块石头的下面很一般。
半个小时内,随着露出部分的增加,李二的价钱增加到了4万,但对方始终没有开口。李二回到自己的帐篷,一言不发地和衣躺在床上。他在紧张地算计,是否继续提高价钱以买下这块石头。
若李二买下这块石头,按常规,这块玉石将在3天内到达官德镔的店铺内。
李二的真名是李恩平。他的朋友、玉石中间商李飞鸿只知道他叫“李二”,但这不并妨碍他将李二的石头转手给德宏最大的黄龙玉商人官德镔。
官德镔在云南玉石圈里赫赫有名。他原来在保险公司工作,2006年辞职专事黄龙玉买卖。提起自己的曾祖父腾冲玉石名人“官四玉”,他最喜欢告诉别人的一个段子是,老人家挖了50年都没挖着好东西,老了干不动时去河边撒尿,居然冲出了一个宝贝。
大约在2000年前后,一位广西贺州人在龙陵修水电站。在苏帕河底,他发现了与广西贺州市场上出售的黄蜡石一模一样的石头。黄蜡石是一种观赏石,此前的主产地为广西贺州、广东潮州等地。这个人以几毛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了一车“黄蜡石”运到贺州,冒充当地出产的黄蜡石出售。风水轮流转,几年后,在一些商人的暗地运作中,原来贺州等地出产的黄蜡石开始“悄然”返回龙陵,冒充黄龙玉出售。
转折从2004年开始,云南省观赏石协会这一年将龙陵县出产的这种石头定名为“黄龙玉”。其中“黄”为颜色,“龙”为产地龙陵,“玉”即美石。
何谓美玉?美石为玉。多名玉雕技工证实,龙陵出产的这种石头,成分与黄蜡石相像,但其上品部分,品质更加精良,可媲美和田玉、翡翠、田黄等珍贵石料。此外,这种石料的颜色多为黄、红两色,暗合中国的颜色审美观,填补了中国此前玉石所不具备的新色彩。龙陵的一些珠宝商人称,“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秀的玉种”。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