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观察者洪波感慨,用户产生内容,去中心化,自媒体,长尾,参与式架构……这些观念激动人心。今天回头去盘点2005年的成绩单,可能多少会感到有些失落。
与Facebook、YouTube、Wikipedia、Twitter等Web 2.0网站闯进全美前十不同,中国十大网站基本上都是老面孔,仅有的两个新“果实”是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
而大多数网站都已经星光黯淡甚至折戟沉沙。在原网易高管、雪球网创始人方三文看来,这并不全是商业模式不“work”(有效)的问题。
目前,也没有人能完全确定,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的商业模式未来是完全立得住走得远的,但它们在全球互联网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方三文认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盈利模式一开始就很清晰,或者说一开始就瞄准盈利模式的公司,往往做不大。盈利模式清晰的坏处是,这盈利模式你看得见,大家都看得见,所以早已形成了竞争的红海,做大一家公司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相反,用户需求旺盛、产品形态清晰,但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公司,最后往往成了巨型公司。他清楚地记得,2003年跟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推荐Google,那位同事相当震撼,但她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它靠什么盈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大部分直到上市,盈利模式也是不清晰的。腾讯的用户数量达到千万级以后,仍有很多人担心它的盈利模式问题。现在回头看看,就会发现,这些顾虑是多么多余。
这意味着,商业模式是一个需要在一段时期内不断探索和打磨的过程,而模式有效,创业者也并不能一蹴而就。洪波表示,年轻的创业者可能需要比他们的前辈更长的时间去完善他们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但整个环境却越来越缺乏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