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规范形同虚设,违规逾矩成为常态,遇事竭力捂住盖子,惹祸奋勇推诿责任,究因问责要么轻描淡写,秘而不宣,要么了犹未了,不了了之,这是中国式“诚信”的一个硬伤。8月期间发生的两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一在航空,一在食用油,虽分处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却也在这方面产生了奇异的共振。
三聚氰胺是普遍现象?
8月24日,伊春空难,42人死亡。事故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飞行员违规操作是引发灾难的主要原因。令人惊骇的是,民航系统早在2009年已查出200名以上的飞行员资历造假,其中被指应对伊春空难负责的深圳航空就高达103人。仅今年1~7月,民航全行业共发生事故症候103起,其中人为事故占到17起,多是违章作业所致。而以上消息,伊春空难发生前民航从未对外公布。
2月14日,江苏质监部门检测出湖南金浩茶油高致癌物质苯并(a)芘含量超标。18日,湖南质监局从多个批次的金浩茶油中查出该高致癌物质含量超标。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一严重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事故,湖南省质监局并未遵守有关法规,走程序告知公众。检测结果仅仅在湖南省质监局网站进行了短暂公布后迅即撤销,这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就这样被纳入了秘而不宣的通道。
事实上,民航系列腐败案曝光,航班频频误点民怨不已,支线航空畸形繁荣而管理混乱,或许都可视为公众感知民航安全隐患的晴雨表,但仍远不及行内人心知肚明。“业界早就在竞猜,谁的飞机会掉,什么时候掉。”据传这句让人心惊肉跳的狠话,出自伊春空难前数月某航空资深人士之口。媒体报道称,民航总局负责人在2008年某次内部会议上,曾将飞行员资历造假形容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结果除了一语成谶之外,显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航空安全状况被伊春空难定格。就是到了这一步,深圳航空公司媒体联络人仍宣称对本公司有103位飞行员伪造资历一事毫不知情。
而从将金浩茶油的检测报告隐匿的一刻起,湖南省质监局即置公众健康安危和知情权于不顾,视政府的信誉和职能部门的操守如无物,沦为了自称“弱小”的这家茶油企业的下属部门,全力协助金浩茶油隐瞒致癌物超标的事实长达半年。其间,湖南省质监局甚至不惜滥用权力压制媒体报道。
更加让人错愕的是,至今湖南质监局仍坚拒认错。9月2日,湖南省质监局向媒体发布了一个新闻通稿,称已资助解决茶油企业因“浸出法”导致致癌物超标的工艺难题。“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湖南省政府立即拨出专项资金,由省质监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堂堂司职质量监管的行政部门,如此尽心地为因危害公共安全本应依法查处的企业服务,而不顾致癌物超标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凡良知未泯者,或可对此浩叹一声冷血无耻,莫此为甚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