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变局
海淀区常务副区长、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志强曾对媒体表示,中关村西区将通过压缩商业面积,置换出空间引入科技金融类企业进驻。中关村西区的商业地产项目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海龙大厦、鼎好电子商城和中关村E世界商城,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几家电子卖场。为顺应政策的调整,早在去年七八月,海龙集团就开始考虑调整海龙大厦租户结构的问题,并于11月开始行动,对12至16层的经营客户进行撤离,将这几个楼层改造成写字间对外出租。
据了解,在大厦结构调整以前,海龙大厦1至16层都是属于IT卖场,对12至16层经营类商户停止续约后,海龙投入资金对这些楼层进行了写字间改造。
“当时就是采取措施,压缩卖场的面积,将12至16层改造成写字楼,出租给科技、研发类的企业。”海龙集团品牌经理傅利对本报表示,公司不仅投入资金对高层卖场以及楼下各区进行了改造,也尽量将搬离商户安排在下层商铺中。随着对经营类商家的撤离,12至16层的入住率从98%下降至18%,经过重新招商,目前入住率上升至60%左右。根据记者在海龙大厦现场看到的情形,写字楼部分确实还有一部分的空置面积。
随着商铺面积压缩、运营方向调整,企业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据本报了解,海龙大厦此次业态调整,使得其年租金收入损失1000多万元,而海龙大厦整体租金收入为每年1亿多元,这就意味着租金收入下降了10%左右。
“进行写字楼的招商工作中,打进电话的特别多,但绝大多数还是做经营的商户,我们的招商人员只能一遍一遍对他们解释现在的情况。”傅利表示。而目前,海龙集团正在试图通过开设社区服务点、卖场管理输出、物业管理服务输出等方式,来增加新的利益增长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