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伺机而动
“潜在市场需求是很大的。现在的问题是,资本虽然在动,但是市场一直没有撬动起来。”胡刚说。
据了解,当前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北汽、比亚迪、一汽、奇瑞、上汽等7家厂商或是有规划,或是已经生产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制约肯定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牌照的问题。”欧阳电动汽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逸宸点破,“目前,具有新能源汽车牌照的企业仅限于北汽和吉利等几家大企业。大多汽车生产商都还未获得牌照。”
作为一家刚进入产业的民营企业,欧阳逸宸已有一套完整的策略:准备先从电池、电机两块入手,之后再出整车。8月,刚刚和德国天狼星签署了300辆电动汽车供货合约。日前与江西宜春市政府的合作墨迹还未干。两份合约的敲定,使得欧阳逸宸并不担心整车的销量。“整车制造出来,并在宜春得以成功试用之后,就去和中央政府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欧阳逸宸告诉《英才》记者。
而新日电动车集团的“四轮特种电动车”已经跑在杭州西湖景区、奥运场馆和世博场馆。胡刚解释,“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机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但不是现在。”
胡刚口中的“适当的时机”,即“自主技术有所突破、获得与知名厂商合作关系,或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牌照”。胡刚表示,新日电动车集团尚未获取新能源汽车牌照,“政府发放的牌照本身就不多。”
而除了牌照之外,电池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备,也让体小本薄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因政策而冲动,他们冷静地等待最好的时机。
宏源证券研究员蔡文彬认为,虽然锂电池是动力电池未来的趋势,但是其安全性尚不能得到保证,且成本相对较高。而镍氢电池技术已成熟,不但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已有在丰田Prius等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的成功经验。镍氢电池应该最先受益于电动汽车规划的出台。
对于电动汽车未来技术走势,蔡文彬预计:先是镍氢电池动力汽车,之后锂电池动力汽车,最后是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目前,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的发展尚落后于镍氢电池动力汽车和锂电池动力汽车。
除了电池的技术之争不断之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都离不开“配套缺失”这个现实的问题。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提出,F3DM低碳版上市后,市场的关注度很高,不少消费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意愿。但针对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站和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而且电动汽车的价格比同类型燃油汽车的价格要高。“新能源汽车在推进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特别是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王建钧说,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们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站,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并统一充电技术标准,改变企业“各自为战”的现状。
此外,王建钧还提议,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除了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外,还需要政府协调、整合行业、企业资源,规范技术标准,以期达成技术共享,避免内耗,引导国内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有序进行,引导和创建更有利于促进电动车健康发展的市场机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