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居民来说,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馅饼。道理很简单:一辆虽然拉风但性能不足的车,一辆价格远超同性能燃油汽车的电动车,一辆没电后找不到充电站的车,一辆去了别的城市就没法充电的车,估计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也无法接受。
■精彩网帖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大产业,大生意,大买卖,就是汽车产业的3D时代商业大片,搞新能源汽车需要大决心大魄力,不能搞小手段玩小聪明,小打小闹没戏,投机取巧也没戏,要玩就玩大的。
———网友“任盈盈”
2020年,广东某城市。
早晨8时,你走入住宅小区车库。汽车旁边,智能充电桩上显示“充电完毕”。显示屏上,续航里程、耗电量以及电费等一目了然。你拔掉电源,打开车门,轻按开关,电动车便悄然启动。
行车在街头,窗外不时闪过充电站的身影,在那里只要等上一两支烟的工夫,电动车就能“吃饱”。一些道路上甚至还建有无线充电感应器,爱车可以边行驶边充电。因为是电动车专行道,一路特别顺畅,无塞车之虞。打开窗户,几乎听不到身下车辆的噪音,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你精神抖擞……
这不是科幻电影画面,更非天马行空的臆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或许就是广东城市极普通的生活场景。基于广东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产业基础、发展决心,梦幻的绿色汽车生活将水到渠成。到那时,广东将成为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均进入国际前列的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如今,广东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大戏已奏响序曲,主角陆续登场:“这不是一部传统车,而是一部环保宣言”,带着这句口号,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正奔跑在深圳街头;9月19日,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合肥包河专营店开始试营业,这是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直营店;近年来,比亚迪、星源科技、金辉高科、大洋电机、奥特迅、珠海银通等众多广东企业,在整车制造、电池、电池隔膜、电机、充电、储能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节点上,已经领先全国甚至全球。
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也并非近在咫尺的产业盛宴。在技术攻关、产业化、市场化三大环节,还有众多鸿沟等待跨越。
无论拥有多少光环,新能源汽车“其实就是一辆车”,要满足作为交通工具的性能法则;同时,无论多热心环保的人,都会掂量荷包,价格高昂的新能源汽车好比“悬崖上的鲜花”,美丽但遥不可及;当然,更没人愿意去买一辆能量耗尽后却难以找到充电站的电动车。
如果把广东新能源产业比作一条巨龙,核心技术就是“龙头”,产业链如同“龙身”,市场就如同“龙尾”,巨龙飞舞,需要全身联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抢占全国乃至全球制高点,在这三个层面的突破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荆棘丛生,但这必定是一条光明大道。
■突围路径
技术突围:内联外引攻克共性技术
技术!还是技术!
无论是汽车企业、研究机构还是观察人士,他们念叨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抓住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技术,也就捏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七寸。
广东珠三角地区在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牵引电机系统、动力系统等环节已经奠定局部优势,并涌现出一些先行企业。比如,比亚迪公司拥有领先全球的铁电池技术,星源科技、金辉高科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池隔膜技术,大洋电机、奥特迅、比亚迪以及珠海银通分别是国内电机、充电、储能行业领先者。
就像是一只木桶,局部长板往往被众多短板拖累。专家直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分关键技术和环节亟待突破。比如,动力电池隔膜、电解液用高纯度六氟磷酸锂、车用功率开关部件(IGBT)等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