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技术发端的市场化学反应正在进行。就广东珠三角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示范推广以及政策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
更具意义的是,广东初步找到了市场化的突破口:一是从公共交通领域切入,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加快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市场化基础。这两者,均以深圳试水最深。
虽然市场持续发酵,但对普通居民来说,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馅饼。松元史明以纯电动汽车为例表示,要实现大量销售涉及三大因素:性能、基础设施和价格。
道理很简单:一辆虽然拉风但性能不足的车,一辆价格远超同性能燃油汽车的电动车,一辆没电后找不到充电站的车,一辆去了别的城市就没法充电的车,估计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也无法接受。
目前,在市场化上广东当务之急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功课。首先是配套设施建设,应该从省的层面,推动电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充电站统一接口标准,并对充电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大力推进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标准统一、连片成网的充电设施网络。
用车成本,永远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业内人士建议,除了推出补贴政策外,广东可效仿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税收、停车、路桥费用等方面针对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给予相应优惠。
也有专家表示,要警惕动力电池二次污染问题。在这方面,广东可先行一步,率先建立动力电池跟踪和回收利用体系,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圆桌会议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导、教授李礼夫
全国知名汽车评论人贾新光
全国知名汽车评论人张志勇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之路该如何走?在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广东应该如何重点突破?记者采访了全国和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家以及业内人士,请他们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问诊把脉,建言支招。
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