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治堵方案”开始征求民意,征集活动19日结束。市民可登录首都之窗网站了解方案规定的28项具体措施,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此,主持人赵普表示,希望北京治堵方案征求民意不是走过场。昨天,本报对北京治堵方案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引起较大反响。
-部分治堵措施
副市长牵头成立治堵小组
治堵方案提出,建立完善缓解交通拥堵会商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相关部门及各城区政府主管领导参加的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推进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各区县政府、市属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按照谁审批、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规划、立项、征地拆迁、建设等4个阶段分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作为第一责任单位牵头推进。
拥堵程度分黄橙红三级
治堵方案提出,根据拥堵程度,划分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分级启动上勤方案和疏堵措施。此外,大范围拥堵情况下,由市应急委统一协调指挥。要发布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动态发布交通运输信息和交通预警、预报信息,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把交通拥堵纳入应急处突范畴,制定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应急预案。
CBD将建自行车示范区
方案提出,启动地铁4号线、5号线和八通线公共自行车试点,先期投入200余个站点、1万辆左右自行车,方便短途出行和公交接驳。在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示范区。
近年来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很快。最近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自行车出行环境满意度最差,不满意率达到39.8%。
-记者观察
方案不够详尽恐给市场添扰
在北京治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人们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限购”、“限行”上。此前,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每年拟限制机动车数量尚未最后确定,但肯定每年可以增车15万以上”,使得人们对政策详细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
然而,昨天开始征求民意的这份5000余字的意见稿,对公众关心的这几个问题都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车辆“限车”问题,只是提到要“合理调控小客车总量增长速度,缓解机动车总量过快增长”。
如何调控?怎样缓解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尽管治堵方案语焉不详,但是,传说中各种前所未有的严苛措施似乎又隐藏在字里行间。除了“限购”,市民对北京治堵措施的关注热点还有“限行”和“拥堵费”。征求意见稿中只是笼统地提出,“必要时”将对重点路段高峰实施单双号限行、“择机”收取拥堵费。昨天有网友提出疑问:此举目的是不是测试民意?是不是为政策出台造势?
北京治堵势在必行,这一点无需征求意见。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政府究竟会采取怎样的手段来治堵?人们更迫切地需要一份详细、具体的方案。如果方案比较笼统,恐将引发市场猜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