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可以赚10万美元的一批出口灯具,因为中国企业将发货单证上的国家码写成了三位数而不是联合国标准的两位数,货物便被某国当地海关计算机系统排除在外,货物一压就是三个月,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大大损失了一笔。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据2009年广东省外经贸协会针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每年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外贸生意,因为对国际贸易标准的不了解而造成货款无法回收的比例就达5%,总额约200亿美元。“这个误差率是国外的20倍。”商务部许可证局高级工程师、原驻外商务参赞孟朱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每年的实际损失合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孟朱明说,“这些损失在国际上居首。”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会同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启动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发改委培训中心主任杜平表示,希望该项目的实施,能够部分甚至全部挽回我国目前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的损失。
单证费超外贸企业全部利润达2000亿美元
国际贸易中的单证,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应用的单据、文件、证书等,凭借这种文件来处理国际货物的支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
据孟朱明介绍,国内现有的6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因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常常由于不符合国际标准(惯例)、单货不符(单证与实际货物经核实不一致),造成滞关、压仓、退货、货物损毁等事件。
除了因此造成的损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项测算还显示,仅国际贸易单证的费用平均就占到国际贸易额的8%。其原因是,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
“做一单国际贸易,要涉及生产、订购、银行、保险、运输、运输代理、进口、出口(转口)等45个机构出具的近360份单证。”孟朱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今年中国的国际贸易额达到2.8万亿美元,那今年我国在国际贸易单证上的支出将达2000亿美元以上。这甚至超过了现有外贸企业的全部利润。”
单证的繁杂也是很多外贸企业人员难以完全掌握的。
“以电热毯为例,它的海关编码是6301.1000,6301是毯子,1000是电热的。如果后4位是2000,那就是羊毛做的。如果在6301.2000后面再加10变成6301.2000.10,就是指羊毛长度不超过3厘米的羊毛电热毯。”大连柏瑞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解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企业大都处于低成本运行阶段,人才缺乏,甚至很多外贸企业的老板都不懂国际贸易规则,同时也不了解国家对进出口业务的要求,所以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会将具体的通关办理委托给国内一些报关公司或国际物流企业去做。
解庶坦言,外贸企业管理不健全、利润太低,国家对进出口管理制度不透明,各级海关及海关人员对管理规定的解读不一致等,都是造成标准化不足的重要原因。
孟朱明告诉记者,甚至有海关官员说,为什么要标准化?没有标准海关才会说了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