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证标准化居贸易技术壁垒之首
据孟朱明介绍,国际贸易涉及许多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协议、惯例,目前已经基本完备。但是,国际贸易还要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程序和机构,除了进出口商、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海关及其报关代理机构、银行、码头、商品检验机构、政府和其他官方机构之外,还要涉及到语言、货币、时差、空间差异、贸易惯例的冲突等问题,同时更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单证。“这些就是所谓的技术壁垒。”
“单证标准化壁垒位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之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WTO的数据显示,技术壁垒已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而技术壁垒的表现形式通常就是标准。”
“在联合国统一标准之前,全球几百万家外贸企业手工各做各的单证,相互之间无任何联系,数据亦无法交换。”孟朱明介绍说,鉴于国际贸易标准中各个国家经常有不同的标准,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UN/CEFACT)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工作,研制出了第一个国际贸易程序简化标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并于1981年以建议书形式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荐使用。
随后,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陆续推出了33个建议书、7套标准和5套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全球统一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标准,“目的就是使贸易过程简化并减少其中产生的纠纷。”孟朱明告诉记者,“这套标准已经在世界各国开始应用,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新加坡1994年率先使用这套标准,已经把一单国际贸易的报关时间从80小时缩短为12分钟,传统手工制作单证的时间从30小时缩短为30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强国。即便是非洲的一些国家,他们在标准单证方面也做得比国内要好。”
孟朱明还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标准的重要,一次他们出访德国,就因为一个成员的箱子超大无法通过安检设备,而被当地安检人员打开一件一件查,最后误了航班。
“我们的对外贸易大而不强,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重视标准。”孟朱明说。
国内贸易标准化工作中断10年
单证标准化有多重要?在孟朱明看来,迄今为止仍有很多外贸行业人员意识不到。
“比如很多企业把自己的商标图形等所谓的唛头弄到单证上去,不被计算机识别,但是货物在国外出问题的原因并没有人告诉你,所以企业不断出错。”孟朱明说,“更可怕的是,我们一代一代的从事国际贸易人员还都是这样被"培训"出来的。”
“联合国的33个标准建议书时时发布、时时维护,可是我们遵循的很多标准都是10年、20年才修订一次,远远跟不上发展。国家的《职业资质标准》和《中国职业大典》里,国际贸易领域还是空白。”孟朱明说。
据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对国际贸易简化和标准化重视不够,相关工作已中断达10年之久。同时,全国1000多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中,至今没有一本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设有国际贸易标准化教学科目,更没有相关培训。
王忠敏告诉记者,由于联合国关于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建议书和标准众多,又都是英文版的,对于中国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经将这些建议书、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了科学分类,为用户提供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使用参考、手册和使用指南。他希望通过和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的合作,能够让外贸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外贸的官员、企业家、外贸专业人员都了解这些标准。
“国际贸易标准化在我国真正推广应用还需要十分艰苦的努力和协调,尚需多个部门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和支持。”王忠敏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