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天气转冷,市内的粮米价有波动,面粉价有所上升。 实习生 罗知锋 记者 曹景荣 摄
透视通胀之一
去年以来,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肆虐,加之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涌入,食品价格高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报告称,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升,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峰值,为1990年以来最高,并就中国干旱可能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出预警。今年作为CPI权重大头的食品价格走势如何?粮价会否暴涨?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连续报道,深入市场调查,并由权威专家进行分析预测,敬请关注。
“年前几天吃鲜肉水饺还15元一份,过了一个年就涨到18元一份,半个月里一下涨了两成,个头还缩水了。涨得太快了!”
——环市东路一家北方饭馆里的顾客李女士
“所有的菜牌都换了新的,上面的菜都提价了。面、菜、油……这些原材料都涨价,人工也在涨,我们自然也水涨船高啦。”
——饭馆老板娘
过了一个年,一些饺子馆的饺子价便猛涨2成!北方旱情拉动小麦价格上涨,一些饭馆扛不住成本上涨年后开始涨价。
市民:
面粉价格上涨15%
记者采访发现,粮食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去年1.98元/斤的东北大米,今年已经卖到了2.65元/斤,涨了0.67元,涨幅高达3成。一袋面粉价格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到80多元,涨了10元,上涨15%。
“物价涨得太厉害了,今年的成本比去年这个时候起码高了3成,恐怕再涨下去,只能关门大吉了!”在下渡村经营一家东北饭馆的邓老板连连叹气。从春节前到现在,一个月里,小饭馆入不敷出。“米、面价格都贵了3成,油更是一日一价,今天5.7元/斤,明天就5.9元,后天就6元了。”
邓老板说2006年“突然间物价就起来了,饭馆只好跟着涨价,但下馆子的人明显少了”。到了2010年,物价飞涨,小食街开始没落,邓老板告诉记者,调价是不得已的行为,“这个菜谱是半年前调整的,饺子类的全部涨了2元。如果照目前的涨价幅度,很快又要调价才行。但来吃饭的人已经这么少了,还哪敢调价?”
过完春节,附近饭馆租金价格猛然翻番,这更是雪上加霜。“不少饭馆老板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再做两个月看看,如果不行,就关门转行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