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小麦、玉米和水稻大涨
受涨价预期推动,农产品、农业股出人意料地成为春节后金融市场的热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期货在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小麦期货更是出现了罕见的涨停行情。玉米和稻谷期货跟随小麦上涨,其中玉米主力合约单日上涨2.23%,早籼稻上涨2.31%。随后的两个交易日,资金炒作农产品的热情不减。
股市上,农业股在春节后一飞冲天,金健米业、隆平高科、华英农业等农业股甚至出现连续涨停行情。
现货粮食批发价格也蠢蠢欲动,以玉米为例,根据中国粮油信息网的监测数据,节后广东玉米价格持续上涨,2月10日,15%以内水分新玉米成交价格在2200元/吨,较前日上涨了30~40元/吨。现货市场,昨日广东市场15%以内水分玉米的主流成交价格在2230元/吨,较前日上涨30元/吨。
原因一:
北方大旱导致投资者担心
对于这一波粮食价格的上涨,业内人士认为是受到多种因素叠加的推动。“最主要的是北方大旱导致市场投资者担心冬小麦可能出现减产。”广州期货研究部副总经理罗强表示。据农业部公布数据,截至2月9日,北方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
“2、3月是小麦的返青期,这一过程中水分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因此市场对北方八省的干旱显得尤为关注。”罗强表示。
据悉,这两年国内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农产品的稳产和增产有着不小的难度。因为天气等原因澳大利亚农业大规模的减产和损失已成定局。而美国自去年起开始利用玉米提炼生物燃料,通过巨额的补贴政策,抬高粮食价格,也引发了国际粮价的节节攀升。
原因二:
资金涌入粮食市场
另外,流动性泛滥也正在成为粮价上涨的催化剂。由于美联储兑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大量避险资金流入石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再加上各新兴经济体自身货币也超发等原因,粮食属性“金融化”将成为推高粮价的最大推手。
春节长假过后,借助干旱题材资金纷纷流入粮食类品种,大量的资金涌入造成价格飙升。
根据大商所及郑商所公布的统计数据,三大粮食期货春节后均出现大幅增仓,其中节后首日增仓最为明显,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强麦期货总持仓量当日增加11.38万手至26.18万手,增幅高达76.8%;玉米期货增仓近7.5万手,增仓幅度也达到了11%;早籼稻期货当日增仓幅度也超过10%。
昨日,玉米期货总持仓增加逾8%,强麦和早籼稻的持仓量有微幅减少,显示市场资金对粮食的炒作热情并没有退却。
预测:
粮价虽将高 “豆你玩”“蒜你狠”难再现
截至2010年11月份,中国谷物进口量达551万吨,同比增长106%。分析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国际粮价高企,自然会导致我国的粮食价格上涨。但对于粮食价格在兔年春节后的暴涨,业内人士认为难以持续。罗强表示,期货市场及股市上对粮食价格及农业股的炒作有些过头,虽然确实有较多的利好因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供应充足,此外粮食市场体量巨大,资金难以像炒作绿豆、大蒜等小农产品一样来炒作粮食。
中证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麦兆铭也认为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易涨难跌。但短期来看,粮食价格的暴涨肯定会引起监管层的关注,目前国内的通胀压力非常大,预期1月份的CPI数据可能超过5%,如果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无疑将助推CPI上涨,粮食价格如果在短期内大幅上涨有可能招来政府的强力调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