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曾说。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头羊,马云的观点绝非没有依据。
目前,国内B2C企业主要的物流模式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货物。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间是松散的合作关系。所有围绕快递的纠纷,几乎无一例外,吃亏的必定是卖家或者消费者。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快递行业的法规和条例,许多物流企业就通过“霸王条款”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因此,物流对于大多数网店来说,是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快递“逼宫”
2009年11月21日,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报道的一则浙江申通快递封杀淘宝的新闻,引起淘宝网买家、卖家和快递业的一片哗然。电视镜头前,浙江申通杭州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淘宝投递价格压得太低,以这样的价格揽件,申通是亏本的。”
随后,又有人在网上发贴称:申通物流有人表示,(申通)要封杀淘宝,其他物流公司也要跟进,集体涨价。传言愈演愈烈。
为了澄清传言,申通物流市场总监夏祖彬从上海赶到杭州,并接受了媒体的专访。夏祖彬表示,2007年8月,申通物流是最早进入淘宝推荐物流平台的物流企业之一,淘宝网的业务量大概占申通总业务量的五六成,不可能轻易封杀。
但无风不起浪,专业人士认为,出现封杀一说的导火线是物流运力不足。以申通为例,其2007年刚接触淘宝订单时,业务量为三十万单,此后的2008年为七十万单,2009年为一百万单,2010年达到二百万单。订单的大增,让申通有些措手不及,运力严重不足,没有能力接手淘宝的众多订单。
虽然封杀之说不实,但涨价是真实的。夏祖彬澄清传言之后随即表示,部分城市申通快递的价格将调整。圆通、中通、顺丰等几家快递公司的高层也迅速与淘宝商家协商快递价格。之后,各快递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价格普遍上涨。
2011年,故事重演。
1月27日,申通和圆通基本上不再接收新的快件。只有EMS和顺丰仍然在接收部分快递。此前的2010年11月份至今,众多物流企业一直处于货物爆仓状况。
在爆仓、停运等风波身后,新一轮涨价潮也随之来临。
“为了顺应速递市场发展的需求,从2011年1月10日起,中通速递将对快件服务收费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应调整。”在中通速递最新的《告客户》中,该公司表示,将对非货样快件在原有基础上每票上调0.5-1.5元;货样快件在原有基础上每公斤上调一至二元。
此次调整,是继2010年底,顺丰、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等民营快递集体涨价不久之后的第二波价格调整。之前,除了申通外,其余快递公司的涨价幅度为1.5-2元/票。而顺丰同城快递,则由10元/票涨到12元/票。
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价格手段,分流货物,减轻运输压力。”但这种涨价,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物流运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快递业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说,“先有爆仓,后有春节前停运,从根本上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