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压低后
投递质量难以保证
“在快递行业,信函和国际快递的利润最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信函属邮政垄断经营,所以在重庆国际快递成了各快递公司紧盯的业务。不过在民营快递中,只有顺丰能与进入国内的四大国际快递公司比肩。
在这样的背景下,夹缝中的民营快递只能将发展重心移向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也正是在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递送业务上,民营快递的尴尬生存环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民营快递的历史,要溯及上世纪90年代。90年代初,中国邮政开始开展快递业务。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邮政快递(EMS)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大量EMS难以承接的业务,缔造了民营快递诞生的温床。
事实上,在2000年前,国家是禁止民营企业开展快递业务的,民营快递只能以地下运作的方式求生。2000年后,快递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申通、圆通、中通等几大快递公司,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相继入渝。民营快递群雄逐鹿的帷幕,由此拉开。
渝中区临江门申通分站承包商于登明,曾是重庆申通分公司最早的员工。那时的申通,只有十几个人,一间办公室。兼任派递员的于登明,骑着摩托大街小巷地送单。
“那时在整个重庆,公司每天的业务量也只有几千件,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于登明回忆,在那一时期,由于市场的放开,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一间办公室,两三个人,就成立一间快递公司。”对于那时的情景,马斌生也记忆犹新,2006年,重庆的快递公司达到128家。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无序的竞争使得递送价格被压得越来越低。
“价格压低后,服务质量就保证不了。本应走航空的,为了降低成本就走汽运。”马斌生说,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没有过硬的盈利模式和固定客户,一些快递公司纷纷垮台。
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邮政法》呼之欲出。新法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快递公司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新的市场形势下,一些小打小闹的快递公司相继被合并、重组。
与淘宝分成
利润空间越压越低
与此同时,为了追随电子商务向二三线城市和边远地区快速扩张的态势,各大快递公司则通过加盟和入伙等方式,开始大规模“圈地”。
在叶明的记忆里,自2008年网络购物兴起后,快速兴起的电子商务让民营快递公司业务量激增,有的快递公司甚至接近60%的快件来自网络订单。
但这块市场蛋糕亦是快递公司的“双刃剑”。在此次春节出现的“爆仓”中,网络购物是最大推手。在快递公司的成本账里,以淘宝网为首的电子商务,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据了解,目前,快递公司为淘宝卖家递送的价格主要是与卖家单独约定,淘宝网站只在其物流推荐平台上有个最高限价,而买家在购买产品时所支付的快递费,也不是完全归快递公司,而是要与卖家分成。“比如10元快递费的,快递公司只能得6-8元。”于登明说。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总交易额为1000亿元,其中15亿元是淘宝商铺从快递上赚到的利润。
“上月20号,柴油价格又再次上调,平摊到业务上,每票快件成本就增加三四角。”于登明说,一件快递的套封、包装袋、面单等成本在2元左右,再加上场地、运输成本1元,
操作人员、后勤、客服等成本约1.5元,若发生延误、破损等情况,快递成本还会进一步增加。
在去年油价上涨后,中通、圆通等公司对价格进行了调整,每份包裹涨了5毛或者1元钱。但此次价格调整,也引起淘宝卖家不满。在价格战打到分币级别的淘宝等网络商务交易平台,价格轻微的上涨便会导致客户的流失。卖家用自主选择快递公司的方式,很容易将快递公司逐个击破。
“在低利润的情况下,只有扩大版图才能挣钱。”业内人士人说,为大量抢占市场,除顺丰外,民营快递公司纷纷选择了加盟形式扩展版图。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价格战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二法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