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化涨价背后:消费者为广告埋单 宝洁、联合利华等日化巨头将于下月集中涨价,中小日化企业抢搭涨价“便车”现象,又引起了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开始囤货。 只要注意当前涨价的企业或者行业,均把提价理由归咎于原材料成本上升,企业压力过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日化企业的这一理由有些站不住脚,因为有些不同种类的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在最终售价上所占的比例并不一样,有些仅占不到四成,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化企业的营销费用却占据了成本的近六成,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因此,日化企业的涨价其实是让消费者为它们日益增加的高营销费用埋单。 高额广告支出 对于本轮日化产品涨价的原因,宝洁、联合利华等多家日化企业解释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分析说:“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成本上升只是涨价的部分因素。”曾在知名跨国日化企业工作过的凌雁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记者,其实,不同种类的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在最终售价上所占比例不一样,比如洗衣粉可能占到60%~70%,洗衣液、牙膏、洗发水等原材料成本占30%~40%。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