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轮严打之下,“瘦肉精”的源头仍然是个谜。
近日,新华社《“瘦肉精”:缘何十年难禁绝?》一文援引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的话说:“‘瘦肉精’对中国生猪产业而言,好比毒品,有高额利润诱惑,就有人铤而走险。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是哪里;源头失控,饲料安全就难以保障!”
有专家表示,“瘦肉精”的制作门槛并不是特别高,作为一种“化工级原料”,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等合成工艺并不复杂,许多化工厂都能够生产。
“目前市面上的瘦肉精,应该是从化工厂流出去的,基本不可能是制药厂流出去的。”一位精细化工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道,制药流程中,化工厂生产的是 “化工级原料”,精制加工后便成为“医药级原料”,医药级原料再进一步精制加工,便成为成品药物。
原料采购一直处于监督范围
事实上,按照制药的流程来看,无论是人用药还是兽用药,都要经过化合物、化学中间体、原料药和成品药这几个阶段。有些药物在化合物和化学中间体阶段,性质已接近最后的成品药。
据媒体报道,目前,对原料药和成品药,国家药监局有严格的监管,但对化合物和化学中间体,因其还有药物之外的诸多用途,并无相关管制措施。
而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关于“瘦肉精”的管理,无论是原料药还是成品药,都是国家监管的范围,成品药作为特药管理。
该人士表示,盐酸克伦特罗的成品药流入动物市场,这种可能性也存在,而使用原料药配置盐酸克伦特罗的可能性也很大。目前,各个部门正在研究相关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多个文件规范此类问题。
早在2005年,国家药监局即下发通知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盐酸克伦特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