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经纪人成“销售员”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医药级原料”管理非常严格,销售都有详细记录,购买者也得有相应资质,因为制药环节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和监管。但化工级原料没有这样的准入门槛,因为其用途不光是制药,所以也没有那么严的管制措施。所以“瘦肉精”可能就是在这个环节流入市场的。
新华社文章则指出,“瘦肉精”贩子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叫卖,而是称为“肥猪宝”。“瘦肉精”的交易极为隐蔽,商贩往往将其制成无标签的小包装私下交易,由负责调猪的经纪人卖给养殖户。
在2008年查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从印度买来“瘦肉精”“变种”沙丁胺醇,再以深圳为中转,通过下线秘密销往全国各地。
河南一名生猪经纪人透露,“瘦肉精”的“黑市”价格为每公斤5000元至万元不等,经纪人掺和饲料粉后以每包3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农户,收购时优先收购此类猪。此次赴河南调查的农业部门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估计大多来自地下制售黑窝点。然而遗憾的是,自2002年以来,鲜有被查出或捣毁的窝点。
昨天,在一些化工产品销售网站上,记者看到有商家仍在销售盐酸莱克多巴胺。但当记者打电话过去询问价格时,对方表示:“现在没货,不是我们生产的。”
“瘦肉精”只是个别现象?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昨天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从实际情况看,河南这次发生的‘瘦肉精’案件是个别县市的少数人明知禁用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引起的。”于康震表示,“当前我国生猪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违法使用‘瘦肉精’只是个别现象。”
于康震说,河南“瘦肉精”案件虽然只是个案,但影响恶劣,教训深刻,暴露出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据农业部28日消息,针对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农业部将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于近期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行动将全程强化“瘦肉精”源头管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