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路易威登的走红与污点
路易•威登先生极擅长将漂亮裙子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打包装箱,因此成为拿破仑皇后欧仁妮的御用装箱工和皮箱制造工。皇后的皇家授权令代表了最高荣誉。威登的事业蓬勃发展。1859年他决定扩展店面,在巴黎东北方的郊区买了一亩土地建了一个有两间房间的工厂,如今成了供游客参观的路易威登博物馆。
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的那段时光是个优雅的年代,也许是奢侈品最后的真正的黄金时代。那期间威登的儿子乔杰斯在31岁的时候设计了LV最富盛名的“棋盘格”,巧克力棕和米黄色的西洋棋盘图案,一些棋盘格里有白字写的“Marque Louis Vuitton Deposee”,表示它是合法登记的商标,所谓的“名牌”诞生了。
二战期间,为了维持经营,一些法国的奢侈品店和女装店也把货品卖给纳粹军官和法奸的妻子们,路易威登也位在其列。这段家族史是路易•威登永不愿提起的,直至2004年才被披露。
5. 奢侈品专卖店——产业“垂直整合”的结果
目前我们看到的奢侈品牌多是坐落在大街上的直营店。其实原本并非如此,这是奢侈品行业一项重要改革的结果,也与路易威登有关。
1977年,威登家族的女婿——当年65岁的亨利•雷卡米尔接受路易威登品牌的管理事务。雷卡米尔在研读了很多书之后发现,在商业链中,零售商——特别是拥有特许经营权的经销商,拿走了利润的最大头。当时大多数奢侈品公司规模仍较小,由创始人的家族经营,而他们并不善于商业运作。
而雷卡米尔不是时尚中人,他是生意人。他决定对路易威登实行一项“垂直整合”的策略:他踢走了中间商,开设路易威登直接管理的直营店。这在奢侈品行业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财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短短几年,路易威登的利润上升到惊人的40%,而他们大多数的竞争者只能赚到15%-25%的利润。
如今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采用雷卡米尔的模式,让上游和下游垂直整合到了一起。
6. 奢侈品业的变革——等级本位走向金钱本位
近30年,发达国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惊人地增长,男女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这让他们可以有更多钱花在自己身上。而消费者也普遍比上一代受到更多的教育,走过更多的地方,因此培养出对精致生活的更好品味。
企业界大亨和金融家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从年老的品牌创建人和能力欠缺的继承人那里巧取豪夺,将家族化的事业转为品牌化的企业,将品牌元素比如店面、店员制服、产品甚至开会用的咖啡杯,全部统一化。然后他们瞄准新的目标顾客——中间市场。它们是广泛的社会经济人口,囊括了每一个人,从教师、营业员到高科技企业家、豪宅的居住者、粗俗的暴发户,甚至犯有罪行的富人。
奢侈品公司的高管解释说这是为了实现奢侈品的“民主化”,为了让奢侈品“人皆可得”。听上去很崇高吧,好像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目标精准明确:想尽办法赚取更多利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