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查尔斯•沃斯——第一位时尚教父
查尔斯•沃斯被尊称为现代高级定制女装之父。19世纪中期,女人们都穿体积膨大的裙装,裙子下面是层层叠叠的衬裙,也叫衬裙架。后来沃斯发明了裙撑。
沃斯之所以被称为现代高级定制之父是因为他不像同行那样,只制作被要求定做的衣服。他每季都要设计出一季时装供顾客挑选。他是第一批举办时装秀展示新装的设计师之一,还是第一个把签名标签缝在衣服上的设计师。
他决定了什么是时尚潮流,之后才有人群起效仿。“女人们为了被他装扮,愿意放下任何身段。”当时的历史学家希波利提•泰恩评价。
8. 奥斯卡颁奖典礼——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宣传机会
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最盛大的名流盛会,也是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宣传机会。哈利•温斯顿(Harry Winston)珠宝公司的卡洛尔•布罗迪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名人在奥斯卡颁奖礼的红地毯上被拍到Cye穿戴着你家的产品,那么“每个月的销售额都会冲高一次”,而且会持续好几年。“哈利•温斯顿在美国的广告预算一年只有区区的一百多万美元,”他说,“但如果你问美国人说谁是哈利•温斯顿,他们十有八九会说:‘哦,就是那个赞助明星行头的珠宝商!’。打扮明星是吸引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
乌玛•瑟曼让普拉达(Prada)成名,查理兹•塞隆帮王薇薇(Vera Wang)打响了知名度,哈莉•贝瑞造就了艾利•萨巴(Elie Saab)。
有时明星经纪公司甚至会和品牌签订协议,品牌则表明自己的要求:照片中胸针一定要在腰部以上;耳环要让人清楚看见,所以头发要束起来;明星必须在全国性的电视频道上说这个品牌的名字2-4次;如果明星被问到服饰,一定要清楚肯定地说出品牌名称。
9. 香水其实没有所谓的前香、中香和后香
如果是香奈儿、巴杜以及爱马仕以外的品牌想推出一款新香水,首先要汇总出一个概要,用来说明它希望设计出什么样的香水,再邀各个香料香精公司竞标。
相比香水的黄金时代,实乃今非昔比,不再是香水师和设计师一边共进午餐一边畅想新香水;今天的“概要”包括销售主管根据投票、数据调查和销售指数写出来的内容,通常只是想当然的观点和市场状况。
以迪奥在1990年代末推出的“真我”香水为例,它在给奎斯特公司的概要中写道:这款香水应该“像高跟鞋一样性感,像托德斯(Tod’s)鞋一样舒适。”其实名牌香水的概要全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基本上,它就是‘我们希望呈现给女人的东西’。”一个香水主管对《纽约客》说。假如是一个法国奢侈品牌,概要会说‘还有,它应该是一件伟大而不妥协的艺术品’,如果是美国香水的概要,又会说‘还有,它应该像两年前在欧洲头两个月就卖了400万美元的阿玛尼,但也要像在中国热卖的纪梵希’。”
如果香料香精公司有兴趣,它们会接下这个单子,让它的香水师投入工作。平均每一家大公司都在同时做10—15个项目。三周后,香水实验室给名牌的香水主管们交出“测试样本”。假如主管们选中了其中一个样本,一开始会先定2—3吨香水,如果卖得好会再加单。
10. 中国市场——奢侈品业的新挑战
像日本一样,中国人喜爱旅行和购物。2006年,中国内地占到奢侈品市场的2%,但在全球销售中,中国人的购买量占了11%。数字很可能在十年中翻番,根据美林证劵的报告说。“目前有2500万中国人旅行,2020年将达到1亿人。”2004年巴黎的美林公司分析员说,“他们平均每人每次旅行用于奢侈品上的花费在1000美元左右。他们可能在用餐和住宿上节省,但不会在奢侈品上吝啬。”
2004年,路易威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塞勒说:“中国内地人是最热衷于在旅行中购物的。每当我们在中国内地销售100件商品,我们销售给出境的中国人的就是150件。”
(本文由FT中文网实习生王杨卡佳摘编自《奢侈的!》一书。《奢侈的!》,黛娜•托马斯 著,李孟苏、崔薇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